“代号溶剂”害人不浅 (2007.5.11)

发布时间:2016-04-15来源:企业社会责任同盟 作者: 点击:89次
 
 
  来自河南的小王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家液晶片厂打工,每天用清洗剂清洗液晶片。入厂不到一个月,小王开始出现皮疹和发热,继而红疹布满全身,脸和眼结膜变黄。近日,小王被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为职业性皮肤病,致病的罪魁祸首是她每天使用的“洗板水”——三氯乙烯。
  小王说:“洗板水上只有1、2、3的标号,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据记者了解,这种为有机溶剂标号的现象在广东、福建等地并非个别。职业卫生专家警告说,部分有机溶剂毒性较高,易引起中毒,而用代号表示,未标明成分,更增加了工人中毒的风险。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医生介绍,近年来,该院接诊的职业病病例中,以有机溶剂为主的化工原料中毒病例占30%~40%。很多溶剂用的是商品名或代号,如天那水(苯)、哥罗芳(三氯甲烷)、三氯水(三氯乙烯)、ABS514胶(二氯甲烷)、“3435胶”(二氯乙烷)、白电油(正己烷)等。
  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李涛介绍,“代号”有机溶剂前几年出现较多,主要原因是进口的化工原料需要以速写代号报关。海关和经销商处虽然有完整的资料,但部分工厂却撕下化工原料标签,自编“代号”,工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难采取防护措施。
  据专家介绍,有机溶剂常存在于黏合(胶)剂、金属部件清洗剂、衣料洗涤剂、涂料、印油、墨汁、涂改液中,大多数有机溶剂毒性较低,也有一部分毒性较高,易引起中毒,可经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按国家规定,化学溶剂或化工原料在标签上应注明名称、成分、毒副作用、如何防护等,至少要有通用名。进口化工原料应有中文标签,供应商须提供完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工人不知道代号化学品里面是什么,老板也不告诉工人里面是什么。”李涛说,“不知情中频繁接触,工人中毒几率大大增加。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