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业化生产,特别是制造业中,很多工人需要长期重复劳作,容易出现脖子酸、腰背痛等症状。如因长期站立工作,一名工友就患上静脉曲张,治疗休息了几个月,才恢复工作。 为此,我们在2018年年底至2019年年初,向70多名工友了解到他们面对工作劳损的一些实际情况,有以下发现—— 劳动情况 • 多数人工龄较长,工作较稳定。61%在同类岗位工作超过3年;49%在现岗位工作3年以上。 • 普遍加班多。被访者平均工作9.9小时、每月工作26.2天。 劳损情况对比分析 77%被访者自述一年内身体有出现不适,主要在腰或下背(47%)、脖子(44%)、脚和脚踝(32%)、肩膀(32%)。 上诉劳损多发4部位具体情况如下: • 大部分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均在一年以上,症状一周出现一次或多次的占绝大部分。主要表现是酸痛,而发麻、刺痛在小腿和脚踝不适者中占比高于其他部位,分别是28%、24%。 • 约一半人认为症状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另一半人认为工作能力稍微下降。 • 绝大部分人认为其出现劳损与工作相关,但此判断无统一标准,如“工作前无劳损,工作期间才有”,有人认为全部是工作造成,有人认为与工作部分相关,也有人认为与工作无关,是自己缺乏锻炼等。 • 对待劳损,约4成被访者不予理会,超过3成通过按摩来缓解症状。 研究发现 • 患上劳损与长时间保持同一动作或重复性劳作密切相关,如下腰背不适者中,48%需要在工作期间站立8小时或以上,31%男性工作期间需要弯腰扭腰8小时或以上,31%女性需要坐8小时或以上。 • 无工间休息出现劳损的概率较高。无工间休息的,93%有劳损症状,有工间休息的则只有69%。 • 被访者中女性可能更易患上劳损。所有被访者中人均有2.4个部位出现不适(男2.1个、女2.9个),而有劳损症状的人中,人均不适部位为3个(男2.7个、女3.5个)。除生理差异外,可能与社会分工、家庭分工息息相关。但被访者中女性工资5,000元以上的比例仅为男性的一半。 • 生产工艺、工作管理不够人性化导致劳损。如某汽车内饰厂为提升产量,皮革生产设置了一系列标准动作,且产量要求高,让劳动者机械化,长时间维持高速的重复性劳作。产量、返工率也与产线集体绩效挂钩;因某员工的失误拖了后腿,常会受到他人的指责。 • 劳动者劳损预防意识不高。劳损病程长且缓慢,症状多以酸痛为主,对工作生活影响不明显,导致4成被访者对症状不予理会;另,超过3成选择按摩来缓解症状,应对方式单一。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工作与劳损的产生息息相关,及时预防也应是重中之重。 了解如何预防劳损,请戳: 了解劳损他国概况,请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