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劳工资讯>>劳工状况

金融风暴下的外来工 (2009.1.3)

发布时间:2016-04-10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 作者:杨晶 点击:100次
  
  ●10月17日,宝安百灵达公司宣布停止经营;
  ●10月20日、宝安宜进利工厂宣布破产;
  ●10月20日,坪山创亿玩具深圳有限公司倒闭;
  ●10月21日,龙岗港声电子厂破产;
  ●10月21日,西丽西洋服装厂倒闭;
  ●10月21日,宝安添美德金属制品厂倒闭;

  2008年十月的这一周,深圳并不平静。就在笔者写此文章的数天前,东莞中堂镇开达玩具厂因业务下滑与数百名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劳资纠纷正登上当天各大媒体的头版。在全球金融风暴中,广东作为全球生产供应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其劳动关系现状如何呢?让我们来看几个片断,或者可从中窥探出金融危机下广东的劳动关系现状。

  11月24日 东莞 樟木头 某工业区


  在气温25摄氏度的阳光下,工业区里没有往常的热闹。某皮具厂厂门口挂出了一小块黑板,上面写着:“招普工,男,18-30;女16-30”。两个找工作的女工慢慢顺着公路走过来,其中一名女工还穿着厂服,她们看到招工广告之后和保安聊起来。一名女工看起来35岁的样子,保安果断的拒绝了她;另一名女工约20出头,保安告诉她下午可以来见工。她们在工业区里的一家电线厂上班,但现在厂里没什么事做,老板便放了假(无薪),她们觉得回老家过年还早了些,便想在工业区附近看看还有什么其它的工作可做。两人和保安谈了一会,了解到工厂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点,年轻的女工说:太累了,再看看去,便离去了。

  现状:订单不足的工厂即不想白养着工人又不愿意有工作时没有劳动者,于是想出放无薪假的办法;而订单充足的工厂认为现在工业区那么多厂效益不好,不是放假就是倒闭,应该好招人了,开出了带着苛刻歧视的招工条件,谁知道工人们并不买帐,太长的工作时间还是不受劳动者欢迎的。

  11月25日 深圳 罗湖火车站


  七点半还不到,罗湖火车站站前广场上排着一条带着大包小包的不长不短的人龙,龙头正是长途车进站口。小姑娘、小伙子和带着年幼孩子的年轻父母,他们的身份曾是打工者,现在他们的目的地是湖南。现在回家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工厂没事做,一周上两天班,一个月也没几个钱,不如先回家过年。”“工厂关门了,不如回家过个年再说。”“现在没班加,基本工资太少了,正好请假回家结婚。”“打了好多年工了,现在厂里没什么事做,不如回家休息一下,过了年也许做个小生意,不打工了。”

  现状:有些工厂的确效益不好了,工人们在没有满意的工作的情况下,选择提前回家过年。远离家乡打工多年,有多少打工者心中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情感欠条终于有机会偿还,在此刻情感的需求被释放。未来的工作被不久的春节和休息计划挤到一边,春节后有多少打工者会返回广东还是一个未知数。再一次告诉我们:工人也是人,他们也有家,有父母,有儿女,有同学,有朋友,有亲人,只有在家乡才有可能是完整正常的人。

  11月26日 东莞 清溪 某工业区


  早上十点,某鞋厂大门货柜车进进出出,厂门口停着长长两排各种颜色的自行车。一张A4纸贴在公告栏的玻璃上无人问津,“本厂因赶货,特招临时工数名,要求:男,18-35岁”。工厂人事文员说:“我们厂最近赶货天天加班到很晚,好多货都要赶在农历年前出,所以招人,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招不到人。不是说金融风暴工厂倒闭吗?倒闭的工厂的工人都去那了,怎么就没人找工作?我们招人比以前还难。”“一个月合同,4.5元/小时,可当天结算工资。”

  现状:有的工厂订单充足,但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没有把握,为了减少用工成本和风险,工厂在急需人的情况下开出的时薪稍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大量招用临时工。但尽管如此,工厂仍旧招不到工人。而与此同时在东莞的另一个镇上,失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劳动力供需失衡。

  工人:观察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观望


  金融风暴也许正如经济学家或是电视中说的那样不可避免的来了,可是对于外来工们什么是金融风暴他们并不清楚,但他们知道现在加班没有了,收入低了,生活越来越贵了,在广东越来越不值得了。

  十月在东莞某制衣厂,女工小潘对我说:“现在工厂一周五天,就八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拿不到1000块工资,两块钱的白菜只能炒小小一盘,这点工资只够吃饭住房,根本存不下钱来。我准备做到年底看看好不好些,不然就要换厂了。”

  就在一周前我得到消息,小潘已经辞职回家了。她说:“反正挣不到什么钱,好几年没在家好好过个年,看看老人陪陪孩子了。”我问小潘:你还回广东吗?她说:“不知道,到时再说吧”。小潘的帐很现实:做为针车熟手的她,原来的月收入最高3000元,平均下来月收入2000多元的时间居多,那时300元/月的房租和劳累令她感觉值得,因为除掉生活,她每月可以存下近1300-1500元;而今年8月起她的收入降到了1000元/月,房租和不加班的清闲还有飞涨的物价让她觉得“这里不值再留,回家和家人一起也挺好的”。

  一如小潘的选择和对未来的茫然,在面对收入降低,生活成本升高的现实,很多外来工选择了离开。而未来,谁能告诉他们?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