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职业健康>>案例分析

[无锡] 一起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30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年10月5卷10期 作者:钱明伟,李在堂 点击:375次


  2006年4月下旬,无锡市滨湖区某换热器厂,一名超声波清洗工,在清洗超声波清洗机时,因吸入残存的三氯乙烯,导致急性三氯乙烯中毒,经及时抢救治疗已痊愈,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换热器厂概况


  该换热器厂,主要生产各种换热气片,由于工艺的需要,某些产品的部件需要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剂为三氯乙烯)进行清洗,对清洗机清洗槽内的垃圾也要经常进行清理,以保证清洗质量。

  2 事故经过


  受害人,男,42岁,从事超声波清洗工作半年。2006年4月22日15时,未戴防毒面具,进入超声波清洗机清理清洗槽,清洗第一个清洗槽用了大约40min,当进入第二个清洗槽进行清理时,渐感头晕、头痛、流泪,继而出现胸闷、意识模糊渐进入嗜睡状态,幸被车间工人及时发现救出,于15点50分急送往医院,在送院涂中患者渐渐清醒。入院后检查:T 36.8℃、R 20次/min、P 80次/min、BP 105/67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右上肢内侧、右后背部分别有20cm×8cm、15cm×10cm剥脱性皮炎;心、肺、腹部体征阴性;心电图检查、头颅CT检查提示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15.1×109/L,N 85%;尿常规正常;肝功能、生化正常。根据患者有三氯乙烯接触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轻度中毒)、变应性皮肤损坏:剥脱性皮炎型。经补液、利尿、抗炎及激素等综合治疗,1周后病情好转出院。

  3 调查


  清洗机位于综合车间内,未见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方案等规章制度。清洗机相对密闭,两端分别有一进口和出口,高2.8m、长4m、宽1m,内有数个清洗槽。超声波清洗机内自然通风不良,又无局部抽风排毒设施。中毒事故发生后,该厂立即对现场进行了清理,故未能测得车间现场三氯乙烯浓度。

  4 讨论


  三氯乙烯是有氯仿气味的液体,目前工业上主要用作金属表面脱脂去污剂,脂溶性高,有一定的蓄积性。三氯乙烯急性中毒多见于生产性意外事故,其主要表现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强烈抑制作用,部分患者发生严重的变应性皮肤损害。由于三氯乙烯存在蓄积性,患者有较长时间的职业接触史,其毒性蓄积作用对本次中毒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较低,对三氯乙烯的毒性及使用了解不够,在通风不良又没有个人防护的情况下进入清洗机内进行清洗工作,是导致中毒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该中毒事故再次提醒我们,企业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加强对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培训工作,增强职工的个人防护意识,严格操作规程,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作者单位:1 214062 江苏无锡,无锡市滨湖区卫生监督所
2 江苏无锡,无锡市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