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职业健康>>行业

职业病之痛系列报道三:锡箔加工业铅中毒调查

发布时间:2016-05-19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作者: 点击:106次

  在上海、苏南等地区制作传统祭祀用品时要使用锡箔,这种锡箔和我们常说的锡箔有所不同,它的质地很薄,附着在一层黄色的草纸上,制作这种锡箔要天天和铅打交道,很可能出现铅中毒。在锡箔加工业最发达的浙江中部,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充满铅粉的车间内工作,头发都被染白了;有一们女工双手沾满铅末,竟然把一只手指直接放到了嘴里;一个4岁的孩子天天跟着妈妈在充满铅粉的车间内玩耍。不仅是他们的工作条件恶劣,更为严重的是生产的锡箔中含有50%-60%的铅。加工这种锡箔的都是一些村民,不论大人小孩,实际上就整天生活在一个充满铅的环境里。

  伴随着此起彼伏敲打锡箔的声音,记者来到了浦江县罗源村席继炉的家中。上午9点左右,今年50多岁的席继炉已经在自家的作坊内工作了2个多小时了,他的妻子、两个儿子儿媳妇都是这个作坊内的工人,也在不停的工作着,他四岁的小孙子在屋子里面跑来跑去,席继炉一家人和他的很多邻居每天24小时都要工作、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锡箔纸实际上就是殡葬文化的一个重要附件,需要经过14道工序,加工出3000张为一件的半成品出售到外地。每天他们还要工作十个小时加工出银元宝等各色殡葬用品、祭祀用品。

  席继炉说:“我们一年到头就凭加工锡箔赚钱,吃饭睡觉都在这一个地方。”

  将铅块融化后制成薄片是锡箔加工最主要的原料,每隔4、5天席继炉就需要熬制一次。在席继炉的家里,很难分清生活用品与锡箔加工的设备,就连做饭的饭锅也与熬铅用的铁锅放在一起。而大人们每天都在忙着加工锡箔纸,席继炉4岁的小孙子常常缠着妈妈与他玩。与这里其他的孩子一样,从他出生就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不知道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妈妈说等他在长大些也要帮着大人加工锡箔。

  记者还告诉我们,在席继炉家最刺激他的就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金属味。当地人把这种气味叫铅臭,它其实就是由漂在空气中的铅粉散发出来的。在罗源村还有很多村民也过着席继炉一样的日子。

  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王欣欣说:“如果长期生活在铅环境中,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不可逆的会造成智商低下,铅含量过高还会造成肾功能衰竭。

  有这样一条新闻:刚刚出生一天的婴儿就患上了重度铅中毒,面部青紫、体质羸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原因就是他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天天生活在含铅的环境中,而这个婴儿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成了铅孩。可见,铅对人体的危害是无孔不入。用专家的话讲,铅毒猛于虎。那么,在浙江中部农村,那些天天和铅打交道的大人和孩子,他们难道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吗?

  在浙江省一家医院,我们还了解到这样几个数字:近年来,他们收治了2000多名患有多动症的儿童,经过血铅检查,发现70%以上的患病孩子体内铅含量明显超标,属于铅中毒。而这些孩子大多来自锡箔加工业发达的浙江中部地区,并且很多孩子的父母就是从事锡箔加工的农民。那么,锡箔中的这些铅是怎么进入人体内的呢?

  锡箔的制作都是手工。大体分为三步,先把俗称‘蜡’的铅块,放在坩埚里融化成“锡水”,再注入到夹层的模型中,铸成一条条长三寸、阔一寸的“叠箔”,这工序叫“浇箔”。它的主要成分是锡和铅,习惯上参照酒的度数称呼,40度就是指含锡40%,这些生产作坊主要采用的是45度和50度的蜡块,这也是专家认为的危害最大的。下一步,就是将融好的叠箔分别在进行多次的碾压,无数次的锻打,再进一步需要由手工打薄,直到打成厚度为0.008毫米的 “页子”。而且没有防护措施,手与锡箔都是直接在接触。第三道工序是抹锡箔,将锡箔贴到大小相当的黄裱纸上。再经过压纸,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双手将?好的锡箔更牢固地和纸粘在一起,压好的锡箔纸便可以用来糊制元宝似的纸锭了,这样锡箔的整个复杂的制作工序才基本完成,这道工序也是绝大多数人家所从事的工作。因为后两道工序不用动脑筋又较简单,家里5、6岁的孩子也会帮大人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黄金祥说:“铅很容易氧化的,氧化后变成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如果没有足够的通风防护措施,也没有个人防护措施,就很容易吸入人体内。”

  专家告诉我们:铅有三个渠道进入体内,消化道占到了80%,呼吸道占15%左右,还有少数是通过皮肤吸收的;铅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会损伤大脑中枢和周围的神经系统,而且一旦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就无法根治,而孩子如果血液里铅的含量过高会降低智商。然而让记者惊讶的是,浙江中部农村,许多百姓已经在铅毒环境中生活了20多年,他们对这样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而且迄今为止,对于铅的危害大多感到不以为然。

  这里的村民说:“这个东西怎么会致病,肯定不会。”

  村民说:“我们从小就干这个活,身体没问题。”

  可横溪一家诊所的医生介绍,到了天气炎热7、8月份,很多村民都会长出俗称锡箔疮的皮肤病,这也成为这里的一个常见病。

  记者遇到的所有村民都对铅中毒说无所谓。对他们来说,更现实的是眼前锡箔加工带来的收入。一块生产锡箔的原料最后可以加工成几十张锡箔纸,在当地可以卖几毛钱,如果再加工成为银元宝等祭祀用品就能赚的更,这在很多村民眼里就成了一条不错的生财之道。席继炉所在的前吴乡,记者看到绝大多数的人家都盖起了一座座新的楼房,据了解这样的楼房在当地需要的成本是5、6万元钱,可是这里地处山区,人多地少,相对而言,经济发展的不是很快,那他们靠的又是什么盖起的楼房呢?

  村民说:“我的楼全是靠锡箔加工赚钱盖起来的。”

  凭借加工锡箔赚到的钱,新的楼房一座一座盖了起来,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将目光纷纷投向了锡箔加工。大多数的村民都是以家庭作坊的方式,从事摸锡箔的工作,可以说是随处可见,每人一天可以完成2000-3000张。一张锡箔纸可以卖不到一分钱的价格,一天一个人就可以从中赚到20到30元钱。

  席继炉说:“快的时候,一天大概做两千张吧。”

  像老席家这样的一条龙式的加工方式,在村子里面大概有10家左右,因为这既需要资金,也需要技术,相对于摸锡箔赚的就要多很多。老席的大儿子主要负责锡箔的销售,他对整个环节的利润都很清楚,他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帐:铅块的成本为999元钱,再加上纸张等其他成本,总的成本大概为1899元钱,而3、4天加工出的4万张锡箔纸可以卖到2400元的价格,这就意味着可以获得近500元的利润,这样的利润也彻底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正因为加工锡箔能带来一份满意的收入,所以它在浙中农村很快自发形成了一个产业圈。特别是兰溪市的横溪、墩头,以及浦江县的前吴乡一带,更是成为锡箔加工业的中心。形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锡箔加工产业链条。而这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铅中毒越来越威胁到当地老百姓的健康。

  为了准确地了解锡箔车间内的环境,记者来到了浦江县环保局。我们了解到,国家规定的《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铅尘的标准为0.05mg/每立方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了空气中铅浓度为0.01mg/m3,而在锡箔手工加工点的铅尘含量为3.961ug/nm3,在另一种机械车间内的铅尘含量甚至达到了207.8ug/nm3。那么这组数据又意味着什么呢?

  环保局工作人员说:“这就是铅污染,要重点保护小孩。”

  在横溪冷水湾村的新联小学的校园里,进入记者耳中的不是朗朗的读书声,而是一阵阵沉闷的敲击声。一位姓沈的老师告诉我们,就在学校窗外仅一条小路之隔就有一个锡箔加工户,每天上课时捶打机所发出的声音,严重的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对于那些回家还要抹锡箔纸的学生,沈老师很为他们担忧。

  沈老师说:“他们二十四小时都在这样的环境里,生产生活不分也没有定期的体检制度。”

  专家介绍,儿童呼吸道中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1.6—2.7倍,消化道呼吸率更是成人的8—9倍,这也就是说,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吸收的铅要比成人多的多。

  全世界都在开展零铅工程,而在浙江中部竟会存在与铅毒大量接触的人群,数万老百姓都把加工锡箔做为一个致富捷径,由此却带来了铅中毒的隐患。我们的记者在当地采访的时候,发现这一隐患事实上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然而,要摸清铅超标的人数到底有多少?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兰溪市疾病控制中心记者了解到,今年的3、4月间卫生部门共对336名从业人员进行了血样检测,而且检验结果已经得出。

  中心副主任王立群说:“我看到过报告但具体数字我不清。”

  记者又赶到了浙江省卫生厅。

  浙江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处副处长骆侃佼说:“从我本人角度说不了解情况。”

  最终记者也没拿到这个数据。

  在我们的节目播出前有一份兰溪市委发来的传真,他们说:当地领导都相当重视,不止是兰溪、浦江等地存在铅中毒的忧患,在其它一些省市也已经发生了多起铅中毒事件。我们成立了相关整治领导小组,整治活动正按照萎缩管理,稳定退出的原则执行。

  我们了解到:在河北省承德市沙坡峪村小学旁边有个铅锌厂,2004年3月这里有34名同学被确诊为血铅超标;2004年5月下旬,浙江省号称“蓄电池之乡”的长兴县大云寺村,有500名儿童确定为铅中毒;2004年11月,云南昆明普坪小学46名参加体检的学生有40名血铅值都不同程度地超标,原因是学校靠近火电厂……

  我们已经连续三天报道了“职业病之痛”,节目播出后,引起了卫生部的高度关注。今天上午卫生部卫生执法监督司公共卫生监督处处长贺青华,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看了节目之后,用了震惊两个字来形容。

  贺青华说:“我们国家的劳动者职业病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它的危害不单单是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用人单位没有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应该承担的责任,片面的强调了经济的发展,不顾劳动者的死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最高的处罚也是50万,作为大工程项目来讲,防护措施的投入远远要超过50万,而且因为有些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会让用人单位存在不被抓到的侥幸心理。现在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弱势人群,我建议对发生职业病危害的这些企业要罚它个倾家荡产,不光追究企业的行政责任、经济赔偿责任,还追究要企业法人的刑事责任。”

  在卫生部我们还见到了一份最新文件,内容就是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的,这份文件涉及到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9个部委。看来,要真正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病防治体系,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