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劳工资讯>>劳工状况

苏州新工人的居住状况和集宿区介绍

发布时间:2016-04-08来源: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 作者: 全桂荣 点击:99次

  2007年底,全国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里面第二项是“多渠道提供农民工居住场所”,应该说苏州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现在很多地方对打工群体强调得比较多的是“服务”,“管理”提得相对来说少了些,但事实上能否真的做到,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打工群体首要迫切的除了得有安稳的工作外,还得有一个安定的居住地,这样才会让打工者在当地安下心来工作、生活,所谓安居乐业吧!
  在苏州这边,打工群体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基本上是分开的,工厂提供住宿的比较少,也就是说工厂宿舍较少,有些大公司如佳能会建宿舍楼让员工居住,或者去承包一幢集宿楼给员工入住,但员工基本上还是得自己付房租。如在苏州比较知名的企业---达方、华硕、明基、金莱克、冠捷(飞利浦)等等,都会推荐员工去入住集宿楼,但很多工人没有房屋补贴的。企业为了方便工人上下班,会请一些出租公司的大巴定点接送工人,只是车费还是得工人自己出。企业接送员工上下班的大巴也不仅局限在集宿区,在员工入住较多的农村、城中村、住宅小区都会有定点线路的大巴。
  可以大致的把苏州普通打工人住的地方分为:工厂宿舍、集宿楼、民房。

工厂宿舍


  苏州的工厂有自己的宿舍楼的并不是很多,因政府提出的管理措施是“三集中”原则(集中住宿、集中服务、集中管理),主要针对来苏州工作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的宿舍条件,大企业会很不错,像有个叫小姗的工友说她在一家某企业的宿舍里住,宿舍里虽然也是七八个床位,但里面有空调,有热水器等,企业会负责一部分水电,住宿费也比较便宜,每人每月约五十元;稍小些的企业的宿舍会差一些,就不会有空调和热水器这类电器设施了。如一个叫妞妞的工友工作的那个有一两千人的工厂宿舍,有四张双层架子床,但只住了四个人,宿舍里除了每人一个小的旧铁皮衣柜外,就没有什么东西了,宿舍里也只有厕所而没有淋浴间。在工厂里宿舍住的工友较少,比例约占百分之十左右。

集宿楼


  集宿楼,顾名思义,就是集体宿舍楼,又俗称打工楼。苏州2005年出台的一份文件指出集宿区的建设方针:“各市、区在外来人员集聚区域都要按规定和程序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外来人员集宿区”、“集宿区建设由区、镇政府(经济开发区)负责组织实施,以土地政策为原则,按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可由政府投资建设、可由用工单位出资建设、可吸纳民资建设、可租用闲置厂房改建、可采取农民资金入股等多渠道形式建设。”可见集宿楼是以商业化方式运作的。如某公寓“首期建造公寓楼6.5万平方米,由3588户枫桥农户自愿出资1.1亿元入股投资建成,现入住‘新枫桥人’8100多人,2007年入股分红达9%,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收益、当年分红的目标。预计2008年XX公寓可获租赁收入1400多万元,为枫桥股民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中国江苏网,2008-8-20 ) 苏州某个镇更是要求新开办的企业员工必须到集宿楼去住(当然,会有很多员工自己跑去租民房)。
  集宿区有大有小。小的只能住两三百人,大的能住六千以至万人,这样的集宿区就一般有五六幢集宿楼了。大集宿区里的楼大都每幢5至6层,每层有20到30个房间不等(每层楼的分布是中间一条过道,两边是房间),每个房间一般住6到11个人(普遍是8人)。算上晾衣服的小阳台房间面积大都在35平方米左右,有4张上下铺架子床,每张床位有一个小衣柜,有一个卫生间可供上厕所和淋浴(也有些厕所和淋浴间是分开的)。集宿楼可以说只要付钱,有空位,谁都可以进去住,每个床位短期住是每天10元,长期住是每月100元左右,都要自带铺盖。
  集宿楼除了在工厂里居住的工人以外,还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来工厂里实习的职校生。如某集宿区总共能容纳6000来人,里面除了部分已经正常工作的工友外,还有来自全国十余个省份的二十余所职校的实习生。这些“实习生”的流动性非常之大,很多人可能就只是做暑期工,暑假完了后就又回学校读书了。如苏州木渎镇某集宿区,在7月份前入住里面的人有3000多人,7月份后迅速增加到5000多人,但一到8月底,随着学生的返校,人员又迅速返落到3000多人。有些学校一次性会带三四百的学生来实习,就我所了解的一个集宿区,从云南、陕西、河南来的职校学生较多。
  对集宿楼的感受,不同年龄、情况和收入的人有很大差异。如来自陕西的17岁阿雄就觉得住的人多挺好挺热闹;19岁的芳芳以前和同宿舍的人相处得较好也觉得还不错,她每天回宿舍还给同宿舍的人跳舞,同宿舍的人都相处得很融洽,但随着以前的舍友的离开,她要搬到另一个宿舍去,和那里的工友相处不是很好,她渐渐感觉不便了;而湖南衡阳的亚珍就觉得太吵太乱不方便,因同一宿舍里的人很可能不是同一公司的,作息时间不一样,另外一个进出集宿区得出示“出入证”,忘带了就进不去了,不方便;刚从深圳来这边没多久的阿华反应很激烈,说宿舍里吵死人了,因虽同一人宿舍却是不同公司的,有的人早上五点多就起来磨蹭准备上班,而有的到半夜十二点才下班,他说从没和那么多人在一个这么小的宿舍住过。笔者曾用访谈的方式做过比较:刚从职校出来实习或实习时间不长的人对集宿楼的感觉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像和学校的宿舍一样;而出来工作时间较长的人一般都觉得集宿楼不是很方便,观点有住的人太多太杂、不能做饭、进出不便、作息不好、房租也不便宜等。
  有了对象关系已经很不一般或者有家室的人基本上是不会住在集宿楼的,可以说目前集宿楼不论其他基础设施、文化设施等配套设施如何完善,都只适合于单身的人住。
  我无意于诋毁也不想评论集宿区的优劣,借用《城市商报》记者的话“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方向的调整,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住房保障已成社会共识。无论从民生角度、发展角度,还是从稳定角度、和谐角度来看,设法让所有的社会居民都能够享有适当的住房,应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职责之一,这也是苏州集宿房留给全国的宝贵经验。”至于说苏州建集宿楼,让外来务工人员入住是“农民工城市身份的提升”(《城市商报》2008年4月16日 苏州新闻记者 杨勇),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民房


  在苏州工作的工友除了在工厂宿舍和集宿区住以外,还有很多会住在当地居民出租的民房里。民房除了农村、城中村外,还有不同档次的住宅小区。这边居民的住房大都在建设的时候只考虑自身家庭的需要,而鲜有考虑专门出租给打工人住的,所以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不是很齐全。特别是卫生间、洗浴间、厨房。如农村和城中村里的出租屋大都是一层楼用石膏板隔成很多小间,几平方到十多平方米不等,里面一般是一床一桌一椅,因建设时没有考虑专门出租,故一层楼基本都只有一个小卫生间兼淋浴间,也少有提供专门煮饭的地方(有些有临时的或者房东建议就在房内用电磁炉煮)。笔者去租房时曾问过几个房东,问为什么不能配套完善一些,回答是房间只是住人,又不拿来干什么。
  苏州的民房大多是斜檐式风格,所以每幢楼在最上面一层都有几间阁楼,到了夏季,阁楼都比较热。笔者的两位朋友曾租了一间阁楼,因该阁楼小,住在里面热得受不了,且二十多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也极不便,又不能做饭,现在已搬到了一楼。房租金融危机前要两三百,还不好租,但今年普遍降了将近三分之一,有的一百五六就能租到了。
  临近工业区的小区为了适应打工人的需求,很多套房会分开租或也隔成小间的,当然这样的小套间都有厨房和卫生间兼淋浴间,不过价格也会高一些哦!
  以上是对苏州打工群体居住状况的简单介绍,最有苏州“特色”的当然非集宿楼莫属。自然,由于笔者个人的视野所限,有些方面可能有些偏颇和不够全面,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希望以上信息会对想关注这方面的朋友有所帮助。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