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ama's “just-in-time” workforce: 17 million temporary workers in America
作者:Nancy Hanover 日期:2013年7月15日 译者:吴季 说明:1700万人,占美国劳动力的12%。劳务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雇主,有多家侪身财富500强。Kelly Services、德科(Adecco)等“人力资源”公司在中国各大城市都开设了公司。关于这些临时工(派遣工)的状况,文中也有较多描写。据另一篇报导,美国上半年新增就业岗位绝大多数都是“非全职”,即“非全日制”,这也值得了解。 国际上,“劳务派遣”对应的英文通常是temporary agency work,直译为“临时代理工作”。这意味着:1、工作期限短(几个月的短期合同,或是逐日签约,有活干才签约);2、要通过职介机构、劳务代理机构来就业,不能与“用工单位”直接确立劳动关系。译文中,“临时工”、“派遣工”看情况而用(有时突出其“临时”性质,有时“派遣”性质)。 从文章所介绍的美国劳务派遣状况,看不出有什么“辅助性”(即“主营业务或岗位不得使用派遣工”)之类的限制。 ![]()
图:劳务公司大清早的现场 一年前,备受进步人士吹捧的现任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大谈美国梦”,所谓“令人满意的、中产阶级的工作,只要努力就能出人头地,这样人们就有了信心。”这个承诺已被证明是此人最残酷的、玩世不恭的扯淡。 事实上,爆发于2008年的危机,被奥巴马政府蓄意利用来向美国的工作条件动刀子。当局要求削减汽车工人一半的工资,作为给予汽车业紧急财政援助的一个先决条件。这是对工人生活水平发起强攻的先遣战。通过对联邦政府职位、国家拨款、工人保障的攻击,以及近期的破产,工人的生活水平已持续恶化。 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正在遭殃。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最近一份图片报告显示,过去的四年里,薪酬较高的工作岗位已大量地被低工资职位所取代,使得有工作的穷人(working poor)大幅增加。 破产的后果是,60%的工作岗位,也就是时薪13.83至21.13美元的“中等工资的职业”被毁。58%的工作时薪已回落到不足13.83美元。经济衰退以来所创造的170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是在餐饮服务、零售业和劳务派遣公司(temporary agency)。在这些部门里,即使是全职工作,工人通常也只能徘徊在贫困线之下。 ![]() 劳务派遣已成了奥巴马政府时期的高增长产业,远远超过其它的经济部门。经济衰退结束后,这些全国最不稳定而又低薪的工作岗位跃增了50%。现在,令人难以置信的为数1700万人,即整整12%的美国劳动力,被迫在不稳定且备受压力的临时工作领域里谋生存。 一家调查型新闻机构ProPublica最近出版了《临时工之国:新经济下的工作》(“TempLand: Working in the New Economy”),通过一系列文章描述了1990年代蓝领临时工(“permatemp”)的激增。在美国许多较小的城镇,这种现象已成为主流。即使是受过专门技术训练的工人,假如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就没法找到制造业或仓库的工作。千千万万人干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临时工,还被列在“将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temp to permanent)的骗人的类别里。 ![]()
[图] 工人大清早在芝加哥附近的某劳务公司排队轮候。 著者Michael Grabell记录了芝加哥小村区(Chicago's Little Village)——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墨西哥人社区——的临时工“生态系统”。在全美国贫穷的街区里,这一模式到处被复制。 在小村区,有一个当地包工头(称为raiteros)的松散网络。他们雇佣成批的工人(通常是通过网络),然后到招聘大厅、街角或小巷去接他们,把他们塞进通勤巴士和小巴里,载去仓库工作。这些包工头跟劳务派遣公司和企业客户彼此勾搭:他们负责招人,决定要谁、不要谁去干活,他们发工资。承担费用的是这些低工资工人,而不是派遣公司或客户,比如(以“豆豆公仔”闻名的)Ty公司之类的企业巨头们。据官方统计,包工头通常收取每天8美元的交通费。不论如何,工人们说,谁不付这个钱,就没得工作。 报告继续谈到:“从这个拥挤的贫民区,包工头们每天把多达上千名的工人运送到芝加哥及其市郊的仓库和工厂。其中许多工人最终只能拿到6美元左右的时薪,远低于伊利诺伊州的最低工资8.25美元(时薪),因为他们要承担费用(给包工头的“接送交通费”——译注),等候的时间也是无酬的。 “你要是抱怨太多的话,他们就再也不让你工作了,”玛丽亚·卡斯特罗(Maria Castro)告诉ProPublica。她说,她和其他工人一样,从没摸过那家聘用她的劳务公司(Select Family of Staffing Companies)的门。她只知道Ty公司。 “Ty是受益于包工头体制的大批名牌企业之一,”著者写道。“工人报告说,他们为索尼(Sony)、Frito Lay、Pampered Chef、Smirnoff、万宝路(Marlboro)等公司包装产品,为Fresh Express(Chiquita Brands的一个子公司)切蔬菜,用来制作袋装的沙拉,或供应给汉堡王(Burger King)或麦当劳之类的快餐店。 这些临时工的合同是逐日签订的。Grabell描述了这些工人每天的日程安排。通常来说,工人要在凌晨3点起床,为了在4点半前赶到劳务签约处。获准的工人将被记入名单,然后等着看是否会被召用。如果召用了,他们就可以被接送到工作场所,在早晨6点抵达,接着开始干活。 按照ProPublica提供的公司资料,上述劳务派遣公司Select Family of Staffing Companies,卡斯特罗的雇主,宣布去年的收入为18亿美元,每周雇佣员工近10万人。该公司1985年开张,21世纪头10年收购了36家以上的劳务派遣公司,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连锁机构。公司的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3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18亿美元。2012年,一家名为Staffing Industry Analysts的研究机构将它列为美国第10大劳务派遣公司和第四大产业部门。据ProPublica的报告,它向沃尔玛的仓库、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丰田、好市多(Costco)、Trader Joe's、通用磨坊食品公司(General Mills),美泰(Mattel)和费雪公司(Fisher-Price)提供工人。 劳务派遣公司已侪身美国最大的雇主之列。Kelly Services的规模仅次于沃尔玛。德科(Adecco)是全球“财富500强”公司,每天在6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65万名工人。 大量派遣工成了全美国各城市的主流,包括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市(Grand Rapids),新泽西州的米德尔塞克斯县(Middlesex County),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加州的内陆帝国(Inland Empire)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利哈伊县(Lehigh County)。美国最大的企业——沃尔玛,梅西百货(Macy's),菲多利公司(Frito-Lay),耐克,沃尔格林(Walgreens),德尔蒙特(Del Monte)——使用着数以万计的派遣工。ProPublica指出,不使用派遣工的大公司要少于那些利用这种“灵活(弹性)”劳动力的大公司。 利用派遣工的做法已席卷整个汽车行业,而不曾遭到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任何显著的反对。这种做法很少是大张旗鼓的(即只做不说——译注)。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在底特律湖口镇(Lake Orion)的工厂通过Logistics Insight公司雇用合同工,时薪9美元。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维尔郡,MAU Workforce Solutions为豪华车制造商宝马公司提供数百名派遣工。威利·皮尔逊(Willie Pearson)告诉ProPublica,2005年以来,他还没看到过宝马公司直接雇用过一个工人。没有一个人“被直接聘用。一切都通过劳务派遣机构,”他说。大众汽车在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Chattanooga)的工厂,由Aerotek(劳务公司)向汽车工人支付12美元的时薪。日产公司在密西西比州坎顿(Canton)的工厂给派遣工的工资也一样。 派遣工总是工资较低,而发生工伤的比率较高。据估计,至少100万名派遣工的年收入少于25,000美元。 在美国,只有8%的派遣工享受到医疗保险(全国56%的员工享有医疗保险)。超出的费用是否可以从工资中扣除——像卡斯特罗这样——是由各州决定的。最近劳务公司已成功游说31个州改变法律或调整法律解释,这样一来,工人如果不到劳务派遣公司注册,就拿不到失业救济金。 这个制度对企业是慷慨的。不仅工资跌到极点,而且这个制度还允许大批公司按照生产的波动来订购工人,同时也降低了一系列经营成本,从工人的赔偿要求权,到依法应缴的失业税(即雇主应为工人缴纳的失业保险——译注)。临时工通常是拒绝给加班费的。此外,通过一系列通常很复杂的保护网,这一安排使企业得以免于因为不安全或虐待性的工作环境而被起诉的风险。 ProPublica揭露了一个事实,在一些大型工厂和仓库,客户公司(即“用工单位”——译注)会利用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不同的劳务派遣机构,以及直接聘用。例如,沃尔玛公司就是众所周知地每半年换一批劳务公司,以减少可能要负的责任。 业内人士推测,由于企业规避为长期工(正式工)提供医疗保险的规定,奥巴马班子将(不得不)搞另一个改良。不过在上周,医保法案被奥巴马政府自己延期一年实施。 今年一月,某机构(the Center for Progressive Reform)发布了一份名为《任由公司摆布》(At the Company's Mercy)的研究报告,证明临时工因工受伤和死亡的概率高得不成比例。在美国,数十万临时工从事最危险的劳动,基本上没有医疗保险,通常无权追索赔偿金。 该报告首先引述了2005年英国石油(BP)在得克萨斯城炼油厂的爆炸事件,15名工人死亡,180人受伤。遇害的15名工人全是外包工,身受重伤的180名工人当中,有166人(占92%)也是外包工。身受重伤的工人来自13家不同的公司。 该研究对临时工在四个领域——包括农业、建筑、仓储和酒店行业——的增长做了考查。“农场主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派遣工作为农场工人的来源,”该机构解释说:“通过这些公司雇用工人的比例,从1993-1994年的14%上升到2001-2002年的21%。”该机构指出,“这些工人面临着低于联邦贫困线而且零增长的工资、有害健康的工作以及生活条件达不到基本标准,甚至于现代奴隶制的状况。” 建筑行业的临时工通常从事最危险的工作,诸如普工、油漆工和屋顶工。这类工作的重大风险是肌肉骨骼损伤、跌落和受到钻钉机的伤害。 仓储行业雇用了数十万的临时工。众所周知,这个行业要重复举起和搬运货物,经常会导致腕管综合症和神经系统损伤。货仓及仓库工人的因工死亡率几乎是美国工人平均数的两倍。 这些种类的蓝领工作占了派遣工的最大部分,但现在许多传统的白领工作也外包给了劳务派遣机构。在派遣工当中,有15%是数据录入员,11.5%是解说员和产品促销员。有数以千计的会计人员、办公室职员、技术人员,甚至医生。一家名为“人力资源行业分析师”的行业协会预测,今明两年,劳务派遣医生将会增加10%。 劳务派遣行业的爆炸性扩张,是对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猛烈攻势的一部分。关于工作的权利的想法——以及工作的本质为何——已发生了巨变。 最近的案例——运入密歇根州卡拉马祖市(Kalamazoo)的罐头食品——成为这个时代一个臭名昭著的标志,因它波及了从前是劳动力中的精英部分。这些食品由当地社区学院兼职的助理教师领取,其中许多人穷到有资格领食品券的地步了。 同样,寻求进入就业市场的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被迫从事低薪或无酬的“实习”工作,这是工作“终结”(destruction)的另一个版本。据全国大学与雇主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2008年的一项研究,50%的毕业生当了实习工,其中约半数是无酬的。 奥巴马政府的政策,当然远不是要扭转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就极力推行的对工人权利的毁灭,相反,它已加快了美国广大地区的贫困化。不用多说,作为资本主义利润制度的堕落的支持者,劳联-产联(AFL-CIO)和其他工会对这一进程已纷纷投下它们的赞成票。 来源:http://www.wsws.org/en/articles/2013/07/15/temp-j15.html 另一篇文章里的消息。文中并列使用了“派遣工”和“临时工”,不知两者有何区别: 印第安纳州拉斐特市(Lafayette)的卡特彼勒公司(Caterpillar)(译注:卡特彼勒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厂家之一)从9月份开始将削减167个工作岗位。拉斐特发动机中心(the Lafayette Engine Center)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和采矿设备制造商生产中速发动机。该公司是当地的主要雇主,在本郡雇佣了1600多名工人。 这次裁员将要殃及派遣工(agency workers)、兼职员工(part-time)和临时工(temporary workers)。和越来越多的公司一样,卡特彼勒公司使用了大量的派遣工、临时工和兼职员工,由此得以任意削减员工数量,减少福利以降低成本。与裁员消息相伴而来的,是一份公告:卡特彼勒公司第二季度的利润达到创纪录的17亿美元,较去年增加了67%。 标题:Google cutting 4,000 jobs at Motorola unit 作者:Kate Randall 日期:2012年8月14日 来源:http://www.wsws.org/en/articles/2012/08/goog-a14.html 另一篇文章中有关美国派遣工的几个段落: 18岁的安吉拉•戴维斯(Angela Davis)6月份高中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她和她母亲一样能干。她母亲是一个公共部门的雇员。 安吉拉描述她受雇于劳务派遣机构的工作经验。“每一天你都永远不知道是否会有一份工作。你去到他们的办公室,排队,如果那儿已经有太多人,你就得不到工作。你必须呆在劳务公司现场,但假如没有工作,你就没有报酬。这就是说,你到那里,坐在那里,还是没钱拿的。 “至今为止,通过劳务公司,我干过包装和机械工作。我的工资是每小时7.25美元。你简直不能相信,要得到这样的工作,你就得做所有那些事。你要通过一个筛选过程,包括毒品测试。工作实在太难找了。” 安吉拉的母亲指出:“很多人甚至得不到这份工作,只因为工作的地方远离所有的公共交通。你要是没有车,就没法从底特律前往那儿去。” For-profit company hosts “job fair” in Detroit area 来源:http://www.wsws.org/en/articles/2011/12/jobs-d31.html 作者:Sheila Brehm 日期:2011年12月31日 读后感:这几段谈到的情形,就是所谓“登记式派遣”:你“受雇于”劳务公司,但没有工资;你每天去登记,等活干;有活干的时候才有工资。文中所附的两幅“工人大清早到劳务公司排队轮候”的图片,就很形象。也就是“工人要在凌晨3点起床,为了在4点半前赶到劳务签约处。获准的工人将被记入名单,然后等着看是否会被召用。如果召用了,他们就可以被接送到工作场所,在早晨6点抵达,接着开始干活。” 这种情形,有点像中国工业区的职介。山东二妮的《临时工琐记》系列,对此有详细描述:每天联系中介,看看有什么活,是哪个厂(可能每天的厂子不一样),当天做当天收钱。一般来说,中国的工厂还是“欣欣向荣”的,厂子多,劳动力相应短缺,找工作未必很难(只是“好工作”、工资高点的工作难找罢了)。但是从美国和日本盛行“登记式派遣”及其具体表现来看,两国的失业率要远高于中国,工人也就更加要挨宰了。如那位美国女工所说:“工作实在太难找了。” 光从法律来讲,中国的派遣工要“有保障”得多(现实中另当别论)。《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务公司与派遣工订立劳动合同,期限不得少于两年。这意味着派遣工“没活干”的时候,劳务公司也要给派遣工付工资、交保险。 但文中谈到的派遣工,也有其它情形:“千千万万人干了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临时工,还被列在‘将由临时工转为正式工’(temp to permanent)的骗人的类别里。”这就不是每天到劳务公司等工作,而有点类似于天朝国企的多数派遣工了。 补充几个小资料,研讨会上美胞提供的—— 美国汽车业派遣工数量比例: 田纳西州士麦那,日产公司:40-50% 新建的零配件厂:60-100% 戴姆勒-奔驰:33% 宝马:53% 肯塔基州的丰田:20% 1999年,翰威特(Hewitt)公司调查发现,在美国有93%的大型企业(500人以上)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劳务派遣服务。全美雇主组织协会统计,美国有400万人提供劳务派遣服务.而且这种用工模式在美国以每年35%的比例在增长。 ————————
把(1999年)的400万派遣工按“每年递增35%”计算下来,到2013年达到1700万,还真是吻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