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火场采访时的自我保护

发布时间:2016-04-29来源:《劳动保护》2010年第1期  作者:童以荣 点击:113次


  火灾是各种自然灾害中最危险的灾害之一。作为新闻记者,在采访、拍摄报道火灾等突发性事件现场,随时都可能被大火灼伤,或遇上建筑物坍塌、爆炸以及有毒烟气的侵害。2003年11月3日,湖南省衡阳特大火灾,衡阳电视台4名记者被倒塌的楼房埋压,受伤被救;2007年3月28日,兰州理工大实验室火灾,兰州电视台记者、《兰州晚报》3名记者吸入有毒气体,入院治疗;2009年3月29日,河南省洛阳三乐食品厂冷库火灾,洛阳电视台记者跌入现场窨井,多处摔伤。因而,新闻记者火场采访拍摄时也应加强自我安全保护。

  火灾现场采访拍摄的主要危险


  由于高温及火灾蔓延方向具有不确定性,处于发展和猛烈燃烧阶段的火灾,浓烟烈焰温度可达上千度,极易造成灼伤。火灾蔓延方向会随着气体对流方向的改变不断变化,特别是当火灾遇到较大风力时,容易产生飞火,引燃火场外的其它可燃物,造成火场采访拍摄记者身陷火海,无法撤离。
  燃烧时产生的有毒烟气。发生火灾时,可燃性材料在热解或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的有毒烟气,当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受害者会迅速丧失基本活动能力,中毒死亡。火灾统计表明,火灾中死亡者中大约有80%是由于吸入火灾中燃烧产生的有毒烟气致死的。
  火场建筑物坍塌。发生火灾时,由于高温作用,木结构表面着火炭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粘结受到破坏、钢材强度减弱等,失去支撑、承载力,造成建筑物坍塌。
  爆炸。火灾中,密闭的油罐、液化气罐、化学危险品储罐等压力容器、管道等,体内压力达到容器设计压力极限发生物理爆炸;易燃液体的蒸汽、可燃气体和粉尘、纤维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浓度范围时,遇到明火、电火花等点火源发生化学爆炸。

  记者采访时易发生的问题


  面对火情,新闻记者会凭着自己的职业敏感直奔火场。然而在对火灾现场进行采访拍摄时,记者们常常忽略了自身的安全保护,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火灾现场的危险认识不足,仅凭着记者的职责冒险进入火场采访拍摄;二是缺乏必要的个人防护器材,火场遇到危险容易发生伤亡;三是缺乏专业训练,火场应变能力比较差,遇到危险难以自救、逃生。

  记者在火场的安全防护对策


  针对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新闻记者在采访拍摄时,应注意观察周围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对策,自我安全防护,确保火场采访拍摄的人身安全。
  1.配备安全帽、防护鞋、照明(新闻灯)工具、毛巾等基本防护器材,学习掌握基本的消防常识。注意观察现场情况,防止火场空中坠落物、地面铁钉等尖利物品、浓烟和有毒气体的伤害。
  2.新闻记者进入建筑物密集等道路复杂场所火灾现场采访拍摄,应选好并记牢危急时逃生的线路。铺设有消防水带的道路是新闻记者进入火场采访拍摄和作为应急逃生线路的首选。火场采访拍摄记者沿着这条线路可以直接到达火场最前沿拍摄,遇到危险时,有消防队员提供保护;同时应急逃生时顺着水带往外走,不会迷失方向。
  3.火场采访拍摄时,位置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如果处在火场下风方向,浓烟烈焰随着风势扑面而来,最容易受到火灾(灼烧、烟气)伤害。
  4.进入火场采访拍摄,应注意火焰的颜色变化和周围的温度变化,防止烧伤和呼吸道灼伤。火焰颜色由深变浅,并发白发亮,说明燃烧速度加快,温度急剧上升,采访拍摄时,应与火焰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有跟随在消防队员左右。如果采访拍摄时被困房内,逃生时应先用手触摸房门或把手感觉是否发烫,烫手说明大火已经到了门外,不要轻易打开房门逃生。
  5.警惕火场“轰燃”的危险。轰燃是指火在建筑内部突发性的引起全面燃烧的现象。轰燃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对人员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甚至造成人员群死群伤。记者在进入门窗关闭、热气很高的空间,不要盲目将门窗打开;不要在过热和充满烟雾的房间内逗留,热浪袭人和浓烟滚滚,往往是要发生轰燃的信号,立即撤离是记者正确的选择。
  6.进入火场采访拍摄,应选择紧靠门框、柱子、承重墙等相对安全的地方,尽量避免站在空旷的屋顶、楼板下面。听到火场建筑物发出咔嚓的声音,或是听到火烧后“劈劈啪啪”爆裂声;看到钢结构弯曲、墙体产生裂缝、梁跨钢筋外露挠度增大、楼板呈“锅底”形状下沉等等,应快速撤离现场,以防建筑物坍塌造成伤亡。
  7.火场浓烟和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是火灾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新闻记者进入火场采访拍摄时,应随身携带毛巾、手帕等防烟工具,并选择在上风方向。发现火场风向改变,烟气袭来,应立即转移采访拍摄位置;当感到烟、火刺激时,无论附近有无烟雾,均须立即采取防烟措施,用干、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火场被困,有逃生的可能时,逃离烟雾区要尽量弯腰或匍匐前行,逃离时脸部靠近地面,尽量呼吸新鲜空气,并往下面楼层跑,因为火灾中的烟雾主要是向上蔓延的;如果发现火势蔓延难以出逃,应立即关闭与燃烧处相通的门窗,但不要上锁,条件允许的话,可用浸水的纺织物品等堵住门窗的缝隙,阻止或减少烟气的进入,并采取拨打电话、发出响声、亮光等方法求救。不论你用哪种方法逃离烟气侵害,都不要忘记捂住口鼻。
  8.火场采访拍摄时要密切观察金属容器出现爆炸前的各类征兆,如罐体抖动、变形、发生异常声响,排气处、泄漏处喷气猛烈,燃烧处发出刺耳的呼啸声,火焰由红变白,光芒耀眼等,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在采访拍摄液化气站、煤气管道、加油站、油库等发生泄漏或蚊香厂、食品厂等具有粉尘爆炸危险的火灾时,应听从现场消防人员的指挥,在爆炸极限内严禁使用照相机、闪光灯等,电视新闻记者严禁开关摄像机电源和照明工具、新闻灯,摄像机切勿刮、碰金属等硬物,防止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