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12月3日,金华市中医院四牌楼分院康复治疗中心,婺城区乾西乡农民倪福宣踮起双脚给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丈夫黄顺溪喂水。她说,丈夫原在一家电梯厂工作,3年前被电梯钢架砸伤脊椎,致使全身90%瘫痪。在过去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除电梯厂支付70多万元医疗费外,黄顺溪一家也花去了20多万元钱,而且还承受着精神上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黄顺溪只是我市成千上万工伤者之一。今年9月6日,金东、婺城两区工伤鉴定活动在金华市中医院举行,近300名工伤事故康复者依次排队进行工伤鉴定。他们当中有小伙子,也有中年人。据悉,我市工伤事故发生率逐年递增,尤其是近4年上升幅度加快,工伤者以农民工居多。在众多工伤者中,大多为七至十级伤残,一级、二级只占一小部分。 工伤事故为何频频发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用工荒是导致工伤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近些年,个私企业增多,而农民工外出就业却减少,导致招工难,经常出现“今天招工、明天上班”的现象。由于不少企业新员工没有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一部分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不能快速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于是成了工伤多发的根源。再者,有些企业主和员工抱着侥幸心理,淡化了“安全”两字。 一旦发生了工伤事故,工伤者及其家属往往要承受一些挥之不去的痛苦。一些有争议的工伤事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还要诉诸法院。工伤,对个体、社会而言都是一种灾难,已成为当下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只有企业、职工都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减少其危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