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 工伤逐年递增 近4年加快

发布时间:2016-04-15来源:浙中新报 作者: 点击:97次

  2011年10月23日,金华市中心医院,来自江西上饶的36岁的何启才。工伤导致他颅脑开刀,脑壳变形。他说,在金华上班时受了伤,经治疗后,虽然恢复较好,但小孩每次见到他都说怕。
  2012年9月6日,婺城区汤溪镇黄堂村村民丰百福终于找到自己的工伤鉴定编号,这一天,金华市本级有近300名工伤者参加当年第二次工伤鉴定。
  2012年9月6日,一张姓农民工在进行工伤鉴定。他左臂膀骨折,经治疗基本康复,但左手仍然抬不到位,落下后遗症。
  2012年9月6日,金华市本级工伤鉴定现场,近300名工伤者手提CT、B超、X光片等,神色凝重地等待进场鉴定。按相关规定,办理工伤保险的工伤者要经过工伤人员抢救、详述事故经过、工伤认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工伤申领待遇等流程。
  2012年12月3日,金华市中医院四牌楼分院康复治疗中心,婺城区乾西乡农民倪福宣正在给接受康复训练的丈夫黄顺溪喂水。3年前,在某电梯厂上班的黄顺溪,被电梯钢架砸伤脊椎,导致全身90%瘫痪。
  2012年9月27日,义乌市劳动力市场,虽已过招工高峰期,但仍有许多岗位急需招人。因往往是“今天招工、明天上班”,缺少上岗前安全知识培训,匆匆上岗已成为工伤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7年10月9日,金华市区五百滩,来自河南的张洪,在帮人拆房时从二楼摔下,致使左膝关节骨折,缝了13针。9个月过去了,他还跛着脚走路。他说,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工伤赔偿一分未到手。
  2006年6月15日,金华市区金衢路山咀头段,上班才两天的四川籍王姓小伙子便遭遇工伤事故。当天,他驾驶推土机上平板货车时,由于操作不当,推土机侧翻,人被压在推土机下。施救时,他紧拉着医生的手,不时发出“救救我”的呻吟。

  12月3日,金华市中医院四牌楼分院康复治疗中心,婺城区乾西乡农民倪福宣踮起双脚给正在接受康复训练的丈夫黄顺溪喂水。她说,丈夫原在一家电梯厂工作,3年前被电梯钢架砸伤脊椎,致使全身90%瘫痪。在过去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除电梯厂支付70多万元医疗费外,黄顺溪一家也花去了20多万元钱,而且还承受着精神上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黄顺溪只是我市成千上万工伤者之一。今年9月6日,金东、婺城两区工伤鉴定活动在金华市中医院举行,近300名工伤事故康复者依次排队进行工伤鉴定。他们当中有小伙子,也有中年人。据悉,我市工伤事故发生率逐年递增,尤其是近4年上升幅度加快,工伤者以农民工居多。在众多工伤者中,大多为七至十级伤残,一级、二级只占一小部分。

  工伤事故为何频频发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用工荒是导致工伤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近些年,个私企业增多,而农民工外出就业却减少,导致招工难,经常出现“今天招工、明天上班”的现象。由于不少企业新员工没有经过必要的岗位培训,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一部分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不能快速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于是成了工伤多发的根源。再者,有些企业主和员工抱着侥幸心理,淡化了“安全”两字。

  一旦发生了工伤事故,工伤者及其家属往往要承受一些挥之不去的痛苦。一些有争议的工伤事故,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的,还要诉诸法院。工伤,对个体、社会而言都是一种灾难,已成为当下一个无法回避的沉重话题。只有企业、职工都绷紧安全这根弦,才能减少其危害性。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