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暴”的联想

发布时间:2016-04-10来源:中国安全生产报 作者: 点击:108次

  经常被视为“弱势”部门的国家环保总局,在猴年岁末陡然发力,以严重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30个总投资达1179多亿元的在建项目,此举被称为“环保风暴”。
  1月24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被叫停的项目中,22个已经停建整改,但仍有8个违法项目继续我行我素。于是,环保总局向包括中国三峡总公司在内的企业发出了严厉警告,要求限期整改。2月2日,环保总局再次宣布,剩余的8个项目已经全部停工整改。
  《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而这次叫停的30个违法项目投资巨大,几乎个个数亿乃至数百亿元。
  环境影响评价本来是很多项目的前置 程序,但一些地方“首长意志”、“先上车,后买票”等不良现象十分严重,他们把环评当成审批时盖的“橡皮图章”,甚至有些地方连这个“橡皮图章”都觉得多余。国家环保总局此举,让人们觉得“有点出乎意料”。其实,细细想来,“环保风暴”的形成与中国的“大气候”密切相关。这“大气候”就是要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改改一些地方为追求所谓“政绩”、盲目崇拜GDP增长数字的习惯做法,建立一整套包括经济、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引导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科学地考核政府和干部的政绩,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由此,笔者不由得联想到,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可谓“同病相怜”。例如,工程项目的“三同时”即: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但从总的现状来看,安全评价、论证在很多情况下是滞后的、被动的,甚至是出事才被人家想起来的。有的现代化的大型楼堂馆所,等到快建成了才感觉设计有缺陷,要进行安全论证;有的生意红火、顾客盈门的商厦、批发市场,突击检查才发现消防设施是摆设、紧急出口被封住,如果出事,里面的人只能等死;有的效益极佳、当地利税大户,若干年后被受职业病伤害的职工告到法庭,才发现这巨额赔偿往往还得由当地政府来“擦屁股”……诸如此类的现象,在中国的大都市尚不鲜见,更别说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了。好在环保总局已给我们作出了榜样,笔者以为,安全监管部门也不妨向人家环保总局学习,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的量化考核,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必要时就亮起“安全”黄牌,来个“安全”风暴,对那些安全上欠账、安全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厉声叫停,再不听招呼就动真格的。(进之)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