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抚州某电源公司开工仅一年 27名职工铅中毒

发布时间:2016-06-30来源:新法制报 作者:安之康信息咨询中心 点击:238次
原标题:抚州一公司开工仅一年 27名职工铅中毒


  华夏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电源公司”)是浙商在抚州投资的企业,从事电动车蓄电池的组装和生产。因蓄电池生产环节中的铅尘污染,公司2009年3月进入试运行状态,到2010年一期完成,仅一年就频频有职工出现“铅中毒”症状。

  对此,公司一直拒绝完全公开职工的体检信息。直到今年5月份底,部分职工才被告知“铅超标”、“要去排铅”。

  目前,经抚州市安监局查实,该公司职工铅超标人数达到27人,准确的人数和致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华夏电源公司职工的检验报告显示铅超标


  27人血铅超标引发职工恐慌


  7月2日8时,抚州中医院二楼一间病房里,整整齐齐坐着两排正在输液的男女。

  他们都是华夏电源公司的职工,从5月底开始,每天8时准时赶到中医院进行排铅治疗,9时30分返回工厂继续工作。

  井然有序中,难以掩饰他们对“华夏电源公司”的恐慌。

  事实上,从今年3月底开始,就陆续有职工向各工段长和总经理杨水淼询问自己的体检结果,但均被告知“没事”。

  直到5月份,职工熊邦兴自费体检,查出血铅超标825.18ug/L(国际血铅诊断标准:等于或大于100ug/L,即为血铅超标),熊邦兴、何金顺等人表示,此前已感觉身体明显不对劲,“腹痛,疲劳,记性不好”。

  直到此时,那些曾经被告诉“没事”的职工,被重新安排“进行排铅”。一些职工想到了辞工,但一个公司内部规定却让他们犹豫起来,“要辞职,须再干上一个月才能走”。

  另外,后续治疗也成了他们的难题。“一旦辞工,厂里就不管了,我们只能乖乖选择留下来接受治疗。”

  就这样,这些职工每天早上排完铅,下午继续从事工作。

  7月2日,记者见到了这些正在进行排铅的华夏电源公司职工,他们进厂的经历十分相似:抚州本地人,有家庭,入厂时间短,处在生产一线,被查出血铅超标。

  这些职工在接受采访时称,他们是第一批进行排铅的,后面还有职工等着接受治疗。厂里现在的态度是:“随他们,自愿”。

  但恰恰是厂里的这种态度,让接受治疗的职工们担心。“排铅一个疗程40元钱,厂里不心疼这个钱,但我们身体吃不消。”

  在记者采访的这些职工中,他们有的已经接受了3个疗程,明显感觉排铅的副作用。

  一位职工称:“每次排完铅后,四肢乏力,想吃吃不下,腹部硬硬的”。

  江西省职业病医院门诊部一位医生告诉记者:“排铅的同时,体内其他的金属元素也被带走了。所以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排的,要确诊之后排。”

  血铅超标的人数到底有多少?记者从抚州市安监局目前收集上来的信息得知,华夏电源公司职工血铅超标人数为27人。

  但到底有多少职工血铅超标,抚州市安监局也不能给出确切答案。

  最危险的车间,最简易的防护


  目前被查出中毒的27名职工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所在的车间都有直接接触铅尘的机会。

  据介绍,生产电动车电源的华夏电源公司按工序分了几个车间:称片包片、入槽、封盖、加酸充电、包装。其中称片、入槽被职工认为是对健康威胁最大的生产车间。

  称片环节因为直接接触铅尘而易引发血铅超标,入槽则因为包含了焊接工序,不但接触铅尘,而且同时产生铅烟,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对健康危害更大。华夏电源公司现有298名职工,在这两个车间作业的就有70余人,其中50人是在入槽车间。

  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基本防护措施,却“过于简易”。

  职工翁峰林称,每个月厂里只给他们发4~5个口罩,2个防尘面具(301防尘口罩)和八双手套。

  “口罩明显不够用。”翁峰林说,为了能用上一星期,每个口罩至少得清洗5次。

  而用于阻挡铅尘的主要护具301防尘口罩,在市面上只要“几块钱”,非常廉价。

  为求证301防尘口罩在铅尘环境下是否管用,记者专门询问了南昌一家生产防护用具的公司,得到的答案十分惊人。

  “301防尘口罩有效的部分仅是过滤器的滤纸,而且是一次性的。它只适合在一般情况使用,阻挡比较大的尘土颗粒。”该公司一位销售人员称,“在铅尘环境下,要用带防毒功能的口罩,这种口罩市场价一般在70多元,而铅尘环境不属于301防尘面具所能防护的范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翁峰林连续工作了近一个月后,在今年3月底被工段长通知“铅超标了,要排铅!”

  而此前,他一直相信“六层的口罩,带了就没事了”。

  “高薪”工作=透支生命?


  据了解,华夏电源公司的职工绝大多数是抚州市周边乡镇的农民,很多人之所以选择进厂工作,是因为“厂里开出的工资高”。

  华夏电源公司总经理杨水淼告诉记者,厂里职工平均工资每个月近2000元,一般普工也有1700元左右。工段长的工资更高,有的甚至能达到5000多元。

  华夏电源公司的几次招工都十分顺利。从2009年3月投入试运行至今,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年初发布过招工信息。

  记者采访的这些正在排铅的职工,都是这两次招工时入厂的。这些人中,有的甚至都没有在厂里工作的经验,更没有想到,“还没到一年,就有这么多人血铅超标”。

  这也让有些职工感慨,看似拿高薪,其实是卖命钱。

  因为没有底薪,以计件拿工资。所以职工们每天6时30分就开工,除了用半小时吃饭,一直要干到16时30分下班。#p#分页标题#e#

  这一点在杨水淼口中得到了证实。他说,为了控制一些“拼命干活的职工”,厂里一般会强行关闭车间大门。

  尧福琴在1月12日开始她第一天工作。20余天后,也被告知“铅中毒”。

  而之前,她的身份是抚州开发区周边农民、砖场帮工和家庭主妇。

  公司被指隐瞒体检报告


  到目前为止,这些正在接受治疗的华夏电源公司职工,仍没有几个人知道自己血铅超标的数据。

  在华夏电源公司的职工中,有体检报告单的只有3个人:何金顺、熊邦兴和妻子韩元清。其中熊邦兴和妻子是自费到江西省职业病医院进行的体检,何金顺是在抚州本地进行的体检。结果3人血铅指数都超标。

  针对职工“铅中毒”问题,杨水淼称,其实很多职工血铅是否超标还处于观察期,厂里也给他们安排了体检。

  据杨水淼介绍,今年3月28日,公司组织所有职工做了一次体检,原本4月份就能得到体检结果,但因为各种原因拖到5月下旬才通知下去。他称,现在已经将检查结果、铅超标数据都通知下去。

  杨水淼坦诚,公司前期工作“不是非常到位,确实没有进行岗前体检”。但他表示,将准备安排职工在抚州中医院进行第二次体检。

  但到目前为止,华夏电源公司职工仍没有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

  6月11日,由抚州市安监局牵头,与抚州市卫生局共同组织了一个职工群体血铅超标调查小组,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调查组组长、抚州市安监局副调研员罗友保告诉记者,从目前调查的结果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华夏电源公司的安全设施主体建设与卫生设施建设并没有做到同时进行,关于职业病危害评估也未能提供数据。

  他介绍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职工达到300人以上,要求设立专门监管机构,目前来看,华夏电源公司并没有做到。

  “华夏电源公司有两点做得非常不好:一是职工的体检信息不应该隐瞒;二是岗前培训没有按照规范(日常培训、岗前培训、车间培训)进行。”罗友保称,调查组已要求华夏电源公司作出整改,该公司正在准备下一次厂内体检。

  相关法律存漏洞 执法陷尴尬局面


  而真正让罗友保感到尴尬的是,对于下达处罚决定,抚州市安监局并没有执法依据。

  据介绍,2003年,中编办15号文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场监管职责划归安监部门,但是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执法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罗友保称,这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卫生部门有法律支持,却无相应的职责,对于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现场监管,卫生部门不再过问;安监部门有这个方面的职责,却无法律的支持,如果处理属于违法行为。

  罗友保说,据此,此次血铅超标事件的最终处罚决定,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给出。

  可是,拥有执法权的卫生监督所却出现了执法难有力度的问题。

  抚州市卫生监督所一位曾负责职业病工作的科长告诉记者,以前卫生监督最难的是,虽然有执法权,但是考虑到大局,执法第一步要通过的就是当地区管委会。“有时候,我们去了甚至连厂门都进不了,还怎么执法。”

  专家建议:修订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职能部门职责


  执法监管困难的背后,是中国职业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今年4月28日公布的《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年底,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其中类似华夏电源公司的慢性职业中毒案例,2009年共报告有1912例,又以血铅超标比例最高。

  据2009年一份关于江西职业病现状的调查显示,目前我省职业病报告发病中,血铅超标仅次于尘肺病。

  对于《职业病防治法》在职权定义上与现实的脱离,致使职业病监管处在“有心无力”的状态,抚州市安监局副局长王国荣说,由于与卫生部门职能交接的不顺利,抚州市安监局对于工业区的职业病监管至今仍处在摸底阶段。

  王国荣说,职业病防治工作定位一直不是很清楚。既不完全属于监督,又不完全属于疾控,所以它的能力建设一直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加强。

  为此,有关专家表示,要改变目前的尴尬局面,需要对《职业病防治法》作出相关修订。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