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劳工资讯>>历史资料

《人民日报》资料(甲醇)

发布时间:2016-05-02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点击:426次

 吉林肥料厂二期工程基本完工 合成氨和甲醇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一倍和四倍 (1962-12-10)
·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甲醇工程 革命职工深入地批判了中国赫鲁晓夫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1968-05-29)
· 北京化工实验厂建成现代化大型甲醇生产车间 (1969-07-15)
· 甲醇尾气变压吸附回收氢气装置问世 (1991-08-17)
· 大庆油田甲醇生产装置投产 (1998-09-03)
· 甲醇进口价格大幅上扬 正常渠道汽车进口猛增 (2000-07-10)
· 大同制成国内首台全甲醇发动机 (2000-12-06)
· 全国最大规模甲醇项目开工 (2003-11-20)
· 甲醇代汽油前景诱人 (1984-09-06)
· 汽车代用燃料甲醇汽油通过鉴定 既节约能源又利于改善环境 (1985-11-08)
· 汽车代用燃料——甲醇汽油商品化研究通过鉴定 (1986-01-20)
· 南京制成新燃料甲醇汽油 (1986-09-22)
· 巴西首都禁止汽车用含甲醇燃料 (1989-12-16)
· 汽车替代燃料——甲醇 (1990-09-17)
· 高比例甲醇汽油研制成功 (1991-05-27)
 


吉林肥料厂二期工程基本完工 合成氨和甲醇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一倍和四倍


1962年12月10日 第2版


  新华社长春9日电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肥料厂第二期建设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合成氨的生产能力比过去提高一倍,甲醇的生产能力比过去提高了四倍。
  从1958年开始的第二期建设工程,着重扩建氨生产系统的造气车间和压缩车间,扩大这两个车间的厂房,增加煤气炉、压缩机和其他必要的设备。目前,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已基本上完成。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肥料厂在1957年建设好的第一期工程,主要生产氮肥和甲醇。当时建设了两大生产系统,一个是氨的生产系统,制造合成氨和甲醇;一个是氨的加工系统,用合成氨作原料,制成氮肥。但是,氨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小于氨加工系统,它生产的合成氨不能满足氨加工系统的需要。经过第二期工程的建设,现在氨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同氨加工系统的生产能力达到平衡。新建的部分一边建设,一边陆续投入生产,几年来已增产大量氮肥供应了各地农村。
  这个厂的第二期工程利用了第一期工程的一些有利条件,每吨氨的生产能力的投资比第一期工程减少三分之二。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上海吴泾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甲醇工程 革命职工深入地批判了中国赫鲁晓夫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1968年5月29日 第4版


  新华社上海二十六日电 上海吴泾化工厂无产阶级革命派和革命职工,在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建造成功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自行施工的具有新水平的甲醇工程,这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
  甲醇是制造农药、医药、塑料、合成纤维和染料等产品的重要化工原料,发展甲醇生产是加强我国化学工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这套甲醇工程一次试车就获得成功,现在正源源生产出高纯度的甲醇,供应上海各有关工厂。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十六条”指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使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吴泾化工厂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和革命职工,深入地批判了中国赫鲁晓夫及其在上海和本单位的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破了束缚职工手脚的旧框框、旧条条。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蓬勃开展,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日益深入人心,一些朝气蓬勃的青年工人和技术人员,遵循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树雄心,立壮志,决心采用我国首创的一项新技术,着手设计一套具有新水平的甲醇工程。
  在设计过程中,广大革命职工同资产阶级思想展开了斗争。少数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较深的人,主张按国外已有的设计来建设,认为这样做是“抄近路”,“既快又稳妥可靠”。但是,青年工人和设计人员认为,国外设计的工艺流程长,设备既多又大,而且结构繁杂,实际上是一条少慢差费的道路。按照我国首创的新技术来设计,虽然困难较大,但这种工艺的流程先进,设备比较少而小,制造比较方便,而生产甲醇的能力却比较大,这是一条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多快好省的道路。青年工人和设计人员坚持走自力更生道路的精神,得到了广大革命职工的支持,他们所主张的设计路线赢得了胜利,设计工作顺利地展开了。
  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历来提出的在战略上要藐视困难、在战术上要重视困难,既要有冲天的干劲,又要有科学分析的精神的教导,从事甲醇工程设计的二十多个工人、青年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多次分头到外地的老厂,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他们虚心地向最有实践经验的革命职工学习,广泛地征求革命群众对工程设计的意见。由于缺乏经验,开始时设计得不够完善,他们就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他们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并到一些工厂去请教。这样,终于使设计方案逐步完善起来,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甲醇工程的设计、设备制造和安装的过程中,上海以及全国许多有关工厂、高等学校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和革命师生,都热情地给予支持,有些人直接参加了设计。本厂机修制造等车间的革命职工,克服了种种困难,制造了甲醇工程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设备。厂外安装单位所属的一个小加工厂,树雄心,立壮志,为甲醇工程制造了大型的气柜,保证了生产的需要。
  这个厂建造的这套甲醇工程,原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投入生产。革命职工们为了更有力地反击国内外阶级敌人对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污蔑,决定提前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投入生产。广大革命职工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群策群力,日夜奋战,终于在四月二十八日一次试车成功,第一次就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


北京化工实验厂建成现代化大型甲醇生产车间


1969年7月15日 第3版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北京化工实验厂广大革命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甲醇生产车间,目前已正式投入生产,产品质量良好。
  甲醇是塑料、橡胶、医药、合成纤维、农药和国防等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于这种化工原料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为了尽快地生产出国家急需的这种原料,北京化工实验厂的革命工人决心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克服技术上的种种困难,把原有的合成氨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加以回收,用来生产甲醇。这比单独建设一个甲醇生产车间,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基本建设投资,加快建设速度,降低甲醇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现有的许多化工厂探索出一条多快好省地发展甲醇生产的途径。


甲醇尾气变压吸附回收氢气装置问世


1991年8月17日 第2版(经济)


  本报讯 由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开发和设计建设的中国石化总公司四川维尼纶厂甲醇尾气变压吸附回收氢气装置,近日通过中国石化总公司的技术鉴定。成都华西化工研究所设计生产的甲醇尾气变压吸附回收氢气装置,设备和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    (高浦林)


大庆油田甲醇生产装置投产


1998年9月3日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大庆油田甲醇
  生产装置投产
  大庆油田化工总厂10万吨甲醇装置日前正式投产。投资4.5亿元的这一项目,是大庆油田“以稳产促化工,以化工保稳产”的重点工程。这套装置采用比较先进的蒸气转化、低压合成甲醇生产工艺,具有能耗低、质量高、无污染等特点,是油田化工总厂天然气化工厂投资最多、生产能力最大的一套装置,对提高油田甲醇生产能力将起到促进作用。(据新华社)


甲醇进口价格大幅上扬 正常渠道汽车进口猛增


2000年7月10日 第10版(财经广场)

  专栏:市场动态


  本报讯 天津海关统计显示,近期国际市场甲醇价格大幅上扬,造成甲醇进口价格攀升幅度较大,最高价格已达到每吨175美元,同比提高75%。据有关人士介绍,我国每年甲醇需求量约为270万吨,其中60%依赖进口,而目前我国正值农药生产高峰期,对甲醇的需求量骤增,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扬应引起有关企业的关注。
  (陈嘉亮 唐观)
  本报讯 随着海关打击走私频出重拳,汽车走私得到有力遏制,从正常渠道进口的汽车呈现大幅上升态势。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1—5月,上海口岸进口汽车1378辆,比去年同期增长85.7%,进口金额达6337万美元,同比增长1倍。
  (孙斯敏)


大同制成国内首台全甲醇发动机


2000年12月6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本报讯 我国第一台完全以甲醇作燃料的发动机———全甲醇新式发动机,日前在山西省大同汽车制造厂制造成功。
  全甲醇新式发动机的问世和推广,适应了我国富煤贫油的资源现状,对扼制环境污染、促进“绿色汽车”工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发明人姜忠扬等已将此项科研成果申报国家专利。据悉,该发动机百分之百燃烧甲醇,不用添加汽油,较彻底地解决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同时,由于甲醇价格仅是汽油的一半,可大大降低汽车燃料成本。(谷盛明 白玉龙)


全国最大规模甲醇项目开工


2003年11月20日 第6版(国民经济)


  本报讯 由中国海洋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与香港建滔化工集团共同投资的甲醇项目,11月18日在海南省东方市开工。该项目投资预算共14.7亿元,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控股60%,是我国目前规划的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甲醇项目,年产量达60万吨。
  中海油的东方1—1气田及其配套项目、大颗粒尿素生产、甲醛等项目今年在海南相继建成并投产,对海南省西部工业廊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持,至此中海油在海南的直接投资已近100亿元。甲醇项目的建设将使中海油的天然气深加工产业进一步扩大。(姚瑜坪)


甲醇代汽油前景诱人


1984年9月6日 第5版  专栏:国际科技


  为了缓和石油供应紧张状况,世界各国提出了许多代用燃料的设想,甲醇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甲醇可由煤、天然气、渣油以及木材、秸秆等生物质制成,具有易燃烧、抗爆性能好、可减少发动机常规排气污染等特点,所以被许多国家公认为汽车最理想的代用燃料。
  从1979年开始,联邦德国有五百辆汽车在进行汽油中掺入15%甲醇(称M15)的应用试验,到1982年用这种燃料的汽车已增加到一千辆,同时也进行纯甲醇(M100,燃料中含90%甲醇、10%无铅汽油,称M100)的应用试验。
  美国在1980年已有二十七万吨甲醇用作燃料添加剂。1983年美国加州制造了五百辆用纯甲醇作燃料的福特汽车,并开始在政府车队中进行为期五年的行车试验。为便于给这种汽车提供甲醇燃料,目前加州已建立十六个加“油”站,尚有十六个站正在建设中。
  瑞典政府把甲醇的应用作为国家的燃料政策,甲醇汽油的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1975年全国只有一个加油站供应甲醇汽油,到1980年已增加到十七个,计划到1985年实现M15汽油商品化。
  意大利、日本、新西兰、苏联等也在积极研究甲醇汽油。
  甲醇用于汽车发动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汽油掺少量甲醇(例如在汽油中掺15%的甲醇),另一种为纯甲醇(燃料中甲醇含量在90—95%以上)。前者性质和汽油差不多,只要将发动机稍加调整,解决个别材料对甲醇的相容性问题,便可直接用于汽油机上,但它尚存在汽油和甲醇不易互溶而产生燃料分层、夏天燃油系统易发生气阻等问题。采用后者(M100)则可避免上述缺点,不仅可使用含水分高的廉价粗甲醇,而且还可以根据甲醇的特点,对汽油机加以改装,使烧甲醇的发动机获得比烧汽油更大的功率和热效率。当前国外认为M100是发展方向,正在集中力量研究燃烧技术。 (潘冯)


汽车代用燃料甲醇汽油通过鉴定 既节约能源又利于改善环境


1985年11月8日 第1版


  据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张锦胜)我国“六五”计划科技攻关项目汽车代用燃料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一种节约能源和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新型燃料——甲醇汽油(M15)研制成功,今天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我国在汽车代用燃料领域的研究,是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对甲醇代用燃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开始应用于汽车的情况下进行的,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
  试验表明:汽车使用甲醇汽油,在不增加发动机磨损的情况下,热效率可以提高5%以上,其经济性与用纯汽油相似,动力性有所提高。一般货运汽车使用甲醇汽油,平均每年可以节省汽油零点五吨左右。
  据了解,甲醇是以煤、天然气、石油等为原料生产的化工产品。


汽车代用燃料——甲醇汽油商品化研究通过鉴定


1986年1月20日 第3版


  本报讯 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甲醇掺和汽油M15 商品化技术研究”,最近在太原通过国家鉴定。
  M15是将甲醇与汽油掺和而成的汽油机燃料。一九八三年四月以来,山西省科委、交通厅、化工厅联合组织有关单位一千七百余人、四百七十三辆解放牌和东风牌载重汽车、五个加油站进行了M15商品化试验。参加试验的汽车奔波于八个省市的各种城乡公路以及河槽、坑口、煤堆等条件恶劣的便道上,共完成运输周转量六千四百六十八万吨公里,节约汽油二百一十吨。试验表明,M15用作汽车燃料,对原有车辆不需作大的改动,其动力性、经济效益和对机械使用寿命的损耗都与汽油相似,对人体没有异常危害。M15商品化技术的研究成功,为在煤多油少的地区将煤炭就地转化、发展甲醇生产、促进煤的综合利用、节约汽油、增进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郝保平)


南京制成新燃料甲醇汽油


1986年9月22日 第1版


  一种以部分甲醇代替汽油作燃料的新技术日前在南京通过鉴定。甲醇汽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醇类燃料的研究已进入实用阶段。鉴定认为,这种新技术对于发展汽车运输事业,缓和汽油供应的紧张状况和开辟甲醇新用途,都具有重要意义。


巴西首都禁止汽车用含甲醇燃料


1989年12月16日 第4版(国际新闻)


  新华社北京电 里约热内卢消息:为保护首都环境和市民的身体健康,巴西将禁止在里约热内卢行驶的车辆使用含甲醇的燃料,目前已停止了库存甲醇的分发工作。
  这一措施是在接受生态学家建议后采取的。生态学家指出,吸入甲醇及含甲醇的废气能引起失明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
  巴西政府鼓励使用低公害的汽车燃料。在全国的1300万车辆中,使用从甘蔗中提取出的乙醇作燃料的已达30%。


汽车替代燃料——甲醇


1990年9月17日 第7版(国际)  专栏:天南海北


  试验表明,用甲醇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可比常规汽车高出17%左右。目前,甲醇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美国汽车重要的替代燃料。美国总统布什要求,到1995年美国有50万辆小汽车和卡车使用甲醇燃料,1996年达到75万辆,1997年达到100万辆。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都在研制生产甲醇燃料汽车。  (红玲)


高比例甲醇汽油研制成功


1991年5月27日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汽车用燃料——高比例甲醇汽油研制及应用,已在贵州省通过鉴定。由贵州省科学院能源研究室研制的高比例甲醇汽油,经在山区公路进行五点二万多吨公里的行车试验表明,它具有汽车不需改装、任何型号汽车均可使用等优点。它的研制成功及应用,对缓解我国燃料油紧缺和煤炭的深加工(甲醇可从煤炭中提取)以及减少环境污染等都有重要意义。  (潘帝都)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