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道路安全周”关注行人安全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3年5月6-12日是联合国发起的第二届“全球道路安全周”,主题为“行人安全”,以提醒公众:行人是在道路上面临死亡、受伤和残疾风险的一个主要群体。 2013年5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并敦促各国政府采取切实行动,改善加强行人安全,以实现“2011-2020年道路安全行动10年”拯救500万人生命的目标。该报告指出,全世界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09年首次公布报告时的130多万人、下降至目前的每年近124万人,但其中22%的受害者都是行人。行人是最脆弱的道路使用者群体,然而多年来,他们的需求却一直在交通规划政策制定过程中被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主管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的助理总干事切斯诺夫(Oleg Chestnov)表示,随着近几十年来私人机动交通工具的普及,行人正面临更大的死亡、伤害和残疾风险,尤其是儿童和老人。为所有行人提供安全、可靠和便捷的设施,有助于解决行人所面临的风险。但是,最有效的办法是管理车辆速度;利用人行道将行人与其他交通工具隔开;增加行人的能见度;以及保证所有道路使用者采取负责的行为。围绕这些措施,制订相应法律、加强执法,可以拯救生命。 联合国纪念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7周年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1986年4月26日,建于原苏联乌克兰境内的第一座核电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起火,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迄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2013年4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发生27周年之际,我们要向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应对事故的紧急救援人员致敬,向超过33万被迫舍家迁移的百姓致敬,向数百万生活在受污染地区、因为长期对自己的健康和生计挥之不去的恐惧而饱受身心创伤的人致敬。无数遭受放射性污染的男女老幼必须永远不被人们所遗忘。潘基文重申,联合国系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受害者,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致力于加强核安全与可持续的核能利用。 潘基文还表示,世界各国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已经汲取了很多的经验教训。联合国人道协调厅特别就此进行了研究,并出台了有关“人道主义与核反应系统”的报告,为世界范围内如何应对其他可能出现的核紧急情况提供了建议。他鼓励各国落实报告中加强核安全措施的推荐行动,并对之进行后续跟进。 目前,受灾地区仍然在遭受当年核事故所带来的冲击。核辐射导致的环境破坏对当地食物链、土地和用水的影响在许多情况下将持续多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06-2016年为“受影响地区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十年”。同时,联合国还通过了“切尔诺贝利行动计划”,旨在推动受影响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非洲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堪忧据联合国电台网站消息,2013年5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124多万人死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其中非洲地区的死亡率最高。虽然非洲仅拥有全球机动车总量的2%,但道路交通死亡却占到全球总数的16%,因此,加强非洲道路安全刻不容缓。 肯尼亚莫伊大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下设的“道路交通伤害研究网络”成员奥戴罗博士指出,截至目前,非洲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一直位居全球首位,估计每年平均每10万人口中就有超过24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远高于全球平均值。非洲现有19个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占地区总数的44%,其交通伤害死亡率接近28人/每10万人。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严重欠缺和管理不善。此外,在广大非洲国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普遍存在。即便拥有交通法令,由于执法机制的缺失,也使之无法得到贯彻落实。 世界卫生组织编撰了一本《行人安全:供决策人员和从业人员使用的道路安全手册》,以促进各国在保护行人安全方面采取切实行动,其中有很多措施对非洲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例如,在城市中心设立行人专用区域,限制车辆通行;改善公共交通路线设计;制定并实施用于行人保护的车辆设计标准;改善行人所用设施周边的照明;鼓励使用反光材料,提高行人的可见度;遏制酒后驾驶,减少手机的使用及分心驾驶行为等。 孟加拉国企业签署旨在提高工作场所安全的协定据国际劳工组织网站消息,2013年5月14日,国际劳工组织发表声明,表示愿为旨在预防工作场所灾难的《孟加拉国建筑与消防安全协定》提供支持与帮助。 2013年4月24日上午,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郊外的萨瓦尔镇一栋购物中心的8层商用楼房突然倒塌。楼内有数百间商铺、五家制衣厂和一家银行,共有3000多名工作人员,截至5月13日,共有1100多人罹难,其中大部分是制衣厂的工人。事件发生后,欧盟表示将考虑施加贸易制裁的可能性,以迫使孟加拉国改善工人生产条件。孟加拉国政府则表示将严格采取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并关闭了18家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制衣厂。 惨案发生后,该国劳工团体联盟提出了一份旨在提高孟加拉国劳动场所安全的协定,以供各大公司和企业签署。这份协定要求签署企业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提供维修费用,停止与那些拒绝做出安全改善的代工厂的商业合作。在《孟加拉国建筑与消防安全协定》推出之后,一些国际知名服装公司已经宣布签署协定。 国际劳工组织举办“渔业体面劳动全球论坛”据国际劳工组织网站消息,2013年5月15-17日,国际劳工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总部举办了“渔业体面劳动全球论坛”,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雇主和雇工代表,就如何通过批准和实施国际劳工组织《2007年渔业工作公约》,以及处理渔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进行了探讨。渔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有:职业安全健康;小型渔船的工作条件;强迫劳动和人口贩运;童工劳动;移民渔业工人的劳动条件;非法捕鱼和食品安全等。 《2007年渔业工作公约》的目的是,保证渔民在渔船上就以下方面享有体面的工作条件:船上工作的最低要求;服务条件;住宿和膳食;职业安全和卫生保护;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其中,各成员国必须通过法律、法规或其他措施,预防渔船上的职业事故、职业病和与工作相关的风险,包括渔民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培训和船上指导。同时,成立职业安全与卫生联合委员会。 简 讯■ 2013年5月5-11日,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SSE)与加拿大安全工程学会(CSSE)联合主办了“北美职业安全健康周”活动,主题为“确保每名工人的安全”,以提高公众的职业安全意识,并鼓励健康安全环境专业人员分享他们的安全故事。 ■ 2013年5月,美国电气安全国际基金会(ESFI)举办了“全国电气安全月”活动,主题为“关注所有年龄段人员的电气安全”,鼓励人们在社区、学校和工作场所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美国每年约发生4万3900起电气火灾事故,导致400多人死亡,1400多人受伤,财产损失约14.7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