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职业健康>>行业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置

发布时间:2016-05-20来源:《劳动保护》2013年9期  作者:罗时 点击:133次

  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或不落实科学的应急预案,不掌握应急处置原则,在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事故发生时盲目施救,从而使事故扩大,后果令人震惊。掌握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置原则,是有关行业与企业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是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发生率最多的几种事故之一,不仅会导致生产作业人员急性职业性中毒甚至死亡,同时也会给公众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2012年以来,一些行业与企业又连续发生急性氯气中毒事故。如8月20日江苏省如东县海宇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水处理工人李俊中毒晕倒在地。为救工人,公司老总徐建、车间主任张正福带头冲进去施救,但因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结果双双中毒身亡。另外2名前去施救的工人也发生中毒事故,幸好经过抢救脱离危险。由于缺乏或不落实科学的应急预案,不掌握应急处置原则,盲目施救,从而使事故扩大,后果令人震惊。掌握急性氯气中毒的应急处置原则,是有关行业与企业做好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易发环境


  氯气(Cl2)是一种比空气重的黄绿色、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在高热条件下与一氧化碳作用,可生成毒性更大的光气。氯气浓度达 10mg/m3以上,即可引起人出现明显的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人最低致死浓度(MLC)约为 1500mg/m3·5min。氯气不自燃, 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容器或储罐在受热后会内压增大,易发生泄漏或爆炸。
  氯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氯气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接触氯气的常见机会有:氯气的制造,如食盐电解;氯的运输和贮存,液氯钢瓶、液氯蒸发罐和缓冲罐的意外爆炸,输氯管道爆裂,液氯钢瓶超装、错装、运输途中暴晒;氯碱工业、漂白剂、消毒剂、溶剂、颜料、塑料、合成纤维等的制造;制药业、皮革业、造纸业、印染工业及医院、游泳池、自来水消毒等方面的应用。氯气的职业接触限值为: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1。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短期内吸入较大量氯气所致的以急性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国颁布施行的《职业病目录》中,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属于56种法定职业中毒职业病中的一种。

完善本单位急性氯气中毒应急预案


  由于氯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有关行业与企业应重视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急性氯气中毒应急预案。这方面的主要指导性参考文件有:GBZ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 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T 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GB2890-2009《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Z 225-201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 229.2-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2部分:化学物》《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卫办应急发[2011]94号)、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等。
  企业安技部门在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应急预案时,必须结合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特点、作业人员的劳动条件、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作业现场空气中氯气浓度与通风情况等实际,制订修订完善本单位的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应急预案。
  安技部门在完善了本单位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应急预案之后,不仅要重视应急救援处置的演练,更要将应急预案保障措施落实在日常的职业卫生管理中。如做好作业环境氯气等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测,保证车间等生产作业场所的空气中的氯气最高容许浓度不超过1mg/m3;做好日常的设备设施检修维护工作;不断完善监测预警和评估系统;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增强员工的职业卫生自我防护意识。

急性氯气中毒的现场处置


  急性氯气中毒的现场表现


  如果作业人员处在上述介绍的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的易发环境,当闻到具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气味,出现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呛咳、气急、胸闷等症状,就要考虑急性氯气中毒的可能性。如有条件,应尽早对事故现场的空气进行检测,并注意急性氯气中毒与急性氨中毒、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等其他刺激性气体所导致中毒事件相鉴别。
  依据目前正在实施的GBZ65-2002《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与重度中毒3级。轻度中毒者可出现呛咳、有少量痰、胸闷,两肺有散在性干罗音或湿罗音或哮鸣音等症状,以及相应的胸部X线表现。中度中毒者除有相应的胸部X线表现之外,有呛咳、咯痰、气急、胸闷,可伴有轻度紫绀,两肺有干罗音或湿性罗音等症状;或有胸闷,气急较明显,除肺部呼吸音略减低外可无明显罗音等症状;或症状以哮喘为主,呼气尤为困难,有紫绀、胸闷,两肺弥漫性哮鸣音,胸部X线可无异常发现。重度中毒者的症状,凡有以下表现之一的即可判断:有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水肿;或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有严重窒息;或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现场救援与个体防护


  现场救援时首先要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避免或减少公众健康受到进一步伤害。现场救援和调查工作要求必须2人以上协同进行。
  进入氯气浓度较高的事故环境内(如出现昏迷/死亡病例或死亡动物的氯气泄漏核心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氯气浓度高于88mg/m3),必须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SCBA)和A级防护服,并佩戴氯气气体报警器;进入氯气泄漏周边区域,或现场快速检测氯气浓度在1mg/m3~88mg/m3之间,须选用可防B类气体和至少P2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参见GB 2890-2009),并佩戴氯气气体报警器,对防护服穿戴无特殊要求。进入已经开放通风,且现场快速检测氯气浓度低于1mg/m3的环境,一般不需要穿戴个体防护装备。现场处置人员在进行搜救和调查时,应携带通讯工具。
  现场洗消人员在给液氯/高浓度氯气灼伤人员洗消时,应穿戴可防 B 类气体和至少P2 级别颗粒物的全面型呼吸防护器、C 级防护服、化学防护手套和化学防护靴。医疗救护人员在现场医疗区救治中毒病人时,无需穿戴防护装备。

  现场急救救援


  首先,迅速将中毒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服,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当出现大批中毒患者, 应首先进行现场检伤分类, 优先处理红标患者。
  红标是指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咯大量泡沫样痰、昏迷、窒息、严重呼吸困难。黄标是指具有下列指标之一者:眼灼伤、皮肤灼伤。绿标是指具有下列指标者:流泪、畏光、眼刺痛、流涕、呛咳等。 黑标是指同时具有下列指标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瞳孔散大。
  对红标患者要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可使用地塞米松 10~20mg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对窒息者要立即予以开放气道;皮肤和眼灼伤者,要立即给予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灼伤部位 15min以上。对黄标患者应密切观察变化,有条件的可给予吸氧,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对绿标患者,在其脱离中毒事故环境后可暂不予以特殊处理,但要观察其病情变化。
  中毒患者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立即就近转送至综合医院或中毒救治中心继续观察和治疗。

  现场空气中氯气的检测


  要尽早对事故现场的空气进行检测。具体检测方法、检测仪参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卫办应急发[2011]94号)中的有关内容。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