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专科门诊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及预防

发布时间:2016-04-29来源:《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16期  作者:王国成 点击:104次

  口腔门诊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众多未知的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前来就诊,口腔专科治疗时医护患近距离接触,唾液和血液的飞溅使医护人员可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导致口腔医务人员成为易受感染的高危人群。另外,口腔的诊疗操作以侵入性操作为多,增加了被污染的器械刺伤的概率,加大了职业暴露的危险。口腔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除了病原微生物还经常接触到一些有毒化学物质,如汞、戊二醛等,使机体受到慢性危害。保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已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及共同探讨的重要话题。

  1 常见职业危害


  1.1 生物性危害:由于口腔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口腔治疗操作时,如果患者有经血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高速运转的牙科手机能使患者的血液、唾液四处飞溅并气雾化,喷溅到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接触的医护人员身上;口腔医护人员经常与车针等锐器物接触,因此容易发生针刺伤或锐器物损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随着锐器进入受伤者体内,会引起伤者感染某些疾病。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或锐器伤传播,其中最常见为HBV、HCV和HIV。通过口腔治疗而引起的传播是经体液、血液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1]。
  1.2 物理和化学性危害:(1)空气消毒多采用紫外线灯或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医用紫外线灯能使空气中氧分子分解成臭氧起到杀菌作用。臭氧是强氧化剂,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紫外线照射到人的眼、皮肤会引起灼伤、红斑、眼角膜炎、皮肤过敏。(2)口腔科长期使用戊二醛,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期吸入混有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睛灼伤、皮肤过敏、胸闷、气喘或荨麻疹等。(3)调制和使用银汞合金时,汞蒸气在室温下挥发,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后引起体内汞积累,可致慢性汞中毒。

  2 预防措施


  2.1 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将每个前来就诊的患者都看成潜在的感染源,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时均采取防护措施,戴帽子、口罩、手套及防护眼镜,最大限度地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2.2 按《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2.3 严格洗手制度。洗手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后均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擦手巾必须清洁干燥,或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擦手纸巾。
  2.4 开窗通风。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空气中细菌和化学试剂的含量,降低感染危险和化学性物质的刺激。
  2.5 预防锐器伤。锐器伤是导致职业感染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锐器伤的预防尤为重要,手持锐器用后应立即放入特定的容器中,然后再做进一步处理;手持锐器时勿将锐利面朝向他人以防刺伤他人;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在他人协助下进行;用过注射器尽快将针头弃入锐器盒,禁止双手将针帽戴回,以防刺伤自己;严禁徒手处理破碎的污染物品。在新医护人员上岗时,更应严格带教,规范每位医务人员的基本操作,尽量了解每位患者血源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并重点做好感染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2.6 减少和避免心理生理疲劳,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工作中,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既要保证工作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医护人员学会恰当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能和能量,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7 加强对卫生勤杂人员的管理:对卫生勤杂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讲解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知识、医疗垃圾正确处理方法、消毒隔离观念、消毒液配制使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方法等,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做好保洁工作,对于减少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使用正确的方法,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使就医环境整洁,地面无垃圾,墙壁、门窗、玻璃无灰尘,医疗垃圾处理得当。口腔职业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危害发生的关键,口腔医务人员正确的认识职业暴露的风险,并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可确保其职业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 卢爱工,李莉莉,柳淑杰.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79.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