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劳工资讯>>劳工状况

疑资产转移 佛山南海区鞋厂数百工人停工守厂

发布时间:2016-04-08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点击:113次
相关链接:佛山台资翔合鞋厂工人停工守厂续:资方要求先复工,工人希望“买断” (2012.12.14)


  工人们“守护”厂方准备运走的机器。南都记者郭继江 摄


  它曾是南海区纳税企业前30强,纳税多年超千万;它曾是南海平洲鞋业的翘楚,多次受到政府表扬;它也曾是工人心仪的高薪稳定企业,2008年金融危机都不曾裁员……它是南海翔合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合鞋业”),如今却正经受工人集体停工困扰。

  因怀疑工厂暗地转移资产、变相降低员工薪酬,翔合鞋业的600多名工人从12月10日起便停工。公司负责人目前仍未露面,南海桂城街道的劳动部门已介入协调,但暂未打破僵局。

  停工现场:工人露天守厂


  翔合鞋业位于南海区平洲工业园胜利路段,占地33000平方米,是一家老式的工厂。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厂外,伸缩门紧闭,门后的空地上却集聚了大批工人,三五成群,或坐或站,一片喧嚣。

  听闻是记者采访,工人们首先要求检查证件,核实后方让记者入内。一位工头解释:“如果你们不是记者,而是厂方请来的社会势力,我们怎么办?”工人们显得都很谨慎,他们称,这是自己首次参与集体停工。

  厂子很大,但几乎所有的空地都被人们挤满,他们或躲在被子里睡觉,或坐在凳子上聊天,地上残留着许多瓜子壳和果皮。厂内卫生凌乱,但工人们却并没失去秩序。有工人介绍,12月10日下午,厂内600多工人停工,随后便纷纷集聚到厂内的空地,“我们已经露天住了两个晚上,就是防止工厂那些负责人连夜把工厂设备拉走”。

  翔合鞋业的工厂内有6个车间和两个仓库,高峰时期曾有上千台设备在此运转。如今,所有生产线都冷清下来,只有两个车间内尚有设备的身影,企业车间几乎全闲置了,有的沾满灰尘,有的则尚存机器移动的痕迹。

  “我们就是怀疑厂方想转移资产,加之今年来不断缩减我们的薪酬,所以才会停工维权。”工人们都显得无可奈何,但谁都没想到会走到今天,毕竟翔合鞋业曾是南海平洲鞋业行业的翘楚,也曾是工人们梦想的打工之地。

  曾经辉煌:连续多年纳税过千万


  根据公开资料,翔合鞋业2001年5月开办,主要生产运动鞋及滑板鞋系列,产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据机械管理部负责人刘涛(化名)介绍,该厂2000年2月开始建设,厂房等资产属于政府,台资老板郑荣霖租用生产。2001年厂子开始生产时,只有三四百人,三四条生产线。

  但厂子订单充足,发展迅速。据人力资源科科长邓华介绍,到2004年时,工厂管理和生产工人总共有2 0 0 0人,到2006、2007年前后达到最高峰,有2800人左右。这也得到众多工人的证实,他们回忆,那几年几乎天天加班,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普工每个月的工资都有2000多元,“很辛苦,但收入高”。刘涛称,高峰时期,翔合鞋业各工序的生产线相加有20多条,机械设备有1000多台,单是针车就有500多台。“那是这个厂最辉煌的时候,经常有政府领导过来视察,还得了好多奖的。”

  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发现,工人们的反馈并非虚言。据2005年南海区企业纳税榜单披露,翔合鞋业当年纳税1357.6万元,位列南海区第27位,甚至高于大名鼎鼎的蒙娜丽莎陶瓷、星期六鞋业等企业。而在佛山市2006、2007等年度纳税超1000万的企业榜单中,翔合鞋业同样榜上有名。

  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珠三角时,翔合鞋业仍旧没受到多大冲击。邓华称,当时周边鞋厂都不景气,很多公司都倒闭,但翔合鞋业没有裁员一人。“那时候真的感觉很幸运,找到了这么有实力的企业。”2008年,翔合鞋业还荣获南海区工伤保险、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二等奖”。

  开始收缩:设备订单向四川转移


  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后珠三角“用工荒”开始加剧,佛山也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产业升级战略,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鞋业公司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力资源科科长邓华介绍,2008年下半年开始,翔合鞋业的普工已开始减少,到20 0 9年年初只剩下220 0人左右,到2010年初则只剩下1800人左右。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2009年以后,翔合鞋业再未上榜佛山的年度纳税榜单,纳税已低于1000万元。

  此时,翔合鞋业开始向内陆转移。根据四川2008年发布的“三大招商活动签约项目督办表”,翔合鞋业已打算在成都金堂县独资投入1亿元建设工厂。《金堂县志》也记载,2008年11月2日,“台湾翔合鞋业项目签约”。

  这也是南海厂内的工人们众所周知的事,但工人们并不觉得异常,因为订单充足,加班依旧,每月仍能挣得2500元左右的工资。

  成都媒体的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1月12日,成都市欣耀鞋业有限公司制鞋项目开工,其董事长也叫“郑荣霖”。据南海翔合鞋业的多位工人和主管证实,这个“欣耀鞋业”正是翔合鞋业在金堂的公司,但其企业法人并非郑荣霖,而是“萧永新”。这也成为工人们后来担心的主要原因,“不是同一个法人,资产转移完了,我们找谁维权?”

  2011年成都欣耀鞋业建成投产,但翔合的工人们却开始发现异样:工厂的生产线和设备开始向成都转移。这种状况在2012年后更加严重,不但设备在转移,订单也开始向成都转移。负责生产进程管理的余生庆(化名)就说,翔合今年2月以来的订单都在9万双以上,同比有所增加,但南海翔合鞋业的工人今年很多时候却要面临“无活可干”的局面,订单向成都秘密转移的趋势渐渐凸显,这也为工人停工埋下了伏笔。

  集体停工:工厂转移资产引发担忧


  翔合鞋业的生产管理部负责人胡贵(化名)对工厂转移资产的担忧从未停止。2008年,翔合还有20条针车线、6条产品成型线,但如今只剩下4条针车线,成型线也减为两条。

  “今年是转移资产最明显的一年,特别是我们这些从事生产管理、仓库管理的人员最敏感。”胡贵告诉记者,今年初翔合还有1100多名员工,但现在只剩下640多人。在招工难的形势下,管理层曾让胡贵等中层管理人员“收编”队伍、精简员工。期间有三百多人因工厂要求收编而流失。

  时常引起员工注意的还有不时开进厂的货柜车,每次来总会秘密拉走一批机械设备和仓库制鞋原料。一些员工还看到工厂让一些收废铁的货车进来,将从事鞋底生产的工具斩刀卖掉。“关键这不是废铁,而是生产工具啊!”

  一位采购部门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工厂高层要求他采购的12月之后的原材料不再进厂。“不进厂那生产怎么进行,但是工厂也没有告诉我采购的原料发向哪里。这难道不奇怪吗?”

  不好的征兆越发明显,而工厂对员工的变相降薪和裁员在今年11月也悄然进行。11月19日,翔合管理层向诸多部门负责人宣布:“除了生产单位,所有其他生产部门都不要在晚上来加班了。”这在前几年工厂赶订单、视加班为家常饭的翔合来说甚是诡异。而在这期间,两位有着10多年资历的员工被约谈,管理方想用1100元/月的底薪标准买断并辞退他们。这让几乎所有工人都有了“兔死狐悲”之感,紧张的气氛在整个厂里蔓延。

  11月底,翔合发布公告,员工星期六取消上班,这意味着很多工人的工资将从2000多元/月降到1500元/月,这让工人们更加确信工厂正转移资产伺机逃跑。

  12月8日—10日,又有几辆货柜车陆续开进翔合,准备再拉走一些设备和材料。情绪积累许久的工人们终于受不了了,12月10日下午便集体停工。

  12月11日,工人们按部门推选出13位工人代表与厂方和政府接洽,同时提出三点诉求:其一,如果厂方不再经营,先补齐所有工人社保,然后按劳动法赔付;其二,如果厂方继续经营,为防止老板走佬,要先依法买断所有员工的工龄,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其三,所有工序的工作时间要求平等一致,加班同时加,否则同时不加。

  截至记者发稿时,僵局尚未打破。



为防止机器设备被运走,工人们在野外露宿坚守。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大批厂房被清空,设备被搬走,工人无着落。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工人们保护台商准备运走的机器。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工厂生产的都是外销产品。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人去楼空的翔合办公大楼。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工人们的娱乐室被堆满准备搬走的机器。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翔合物料室的制鞋原料也被全部搬走。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翔合鞋业会计室,挂历留在了十二月。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一间厂房被彻底搬空。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翔合鞋业流水线车间,留下少许鞋板。南都记者 郭继江 摄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