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卫生厅和省总工会的一项专项调查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中职业危害突出,劳动者因粉尘、有毒有害作业导致患职业病死亡、残废、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在这样的职业侵害中,女性居多———
日前,福建省卫生厅和省总工会的专项调查表明:非公有制企业中职业危害突出,因粉尘、有毒有害作业导致劳动者患职业病死亡、残废、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不断增加,而在这些职业侵害中,女性是最大的受害者。 ??得了职业病自己都不知道福建是制鞋业较发达的省份,拥有大小鞋厂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多为女工。同时,箱包、纺织、电子等加工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聚集着大量的女工。由于制鞋业普遍使用含苯及其他化合物的原材料,员工的职业中毒事件频频发生。职业危害对女工的频频侵扰仍旧是一些企业防范措施不落实所致。 据对633家企业抽查情况显示:有些企业没有执行“三同时”有关规定;在一些企业中职业病防治和劳动保护的欠账问题日益严重,有三分之二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从业人员得不到应有的职业健康检查,有51%的企业的有毒有害作业点未进行监测;还有一些企业对职业危害严重的岗位采取轮换办法:多则两年,少则三个月对从业人员进行轮换解雇,将职业危害转嫁到更多员工身上。 “刚进厂的时候企业曾象征性地组织我们去体检,只是走一个过场,之后我们就没有再参加过任何检查。在我们的工作场所,经常闻到一股股刺鼻的味道,但没有人在意。人们经常说的苯中毒,应该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吧!”在一些制鞋企业,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职业病及预防时,女工们更是一问三不知。据了解,由于知识缺乏,一些女职工得了职业病自己还不知道,当感到身体不舒服时也仅是象征性地到小诊所拿一点口服药。 ??进厂两三年就没体检过另据福建省总工会职业女性理论研究中心2004年9月的一项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女职工对所在单位的劳动保护不甚满意。 例如,当问到“您所在单位的女职工如果从事有毒有害作业能否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待遇”时,国有企业女职工回答“有时能”和“不可以”的分别有80人和22人,占20.6%和5.7%;集体企业女职工回答“有时能”和“不可以”的分别有19人和3人,占34.5%和5.5%;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在这两项的回答分别是58人和31人,占28.9%和15.4%。非公有制企业女工在“不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待遇问题上,高出公有制企业近8个百分点。当问到“您认为《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在所列的“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人身权”四个选项中,国有企业选“人身权”的有130人,占33.2%,仅次于“就业权”居第二;而集体企业选择“人身权”的有24人,占43.6%,位居四项之首;非公有制度企业选“人身权”的有76人占36.9%,位居四项之首;而其他人员选“人身权”的有29人占39.7%,位居四项之首。可见,除国有企业外,不同性质的企业的女职工都将自己的人身权利放在首要的位置。她们对职业危害对健康的侵害是深恶痛绝的。 “进厂工作两三年了,还没参加过体检呢,私营企业哪有这种待遇啊!”一位女工对记者问及的妇科检查及定期的体检表示出惊讶的表情。 据福建省总工会调查表明,进城务工女性人员“四期”保护还存在某种缺位,呈现出女职工特殊利益保护的弱化。从妇科病检查来看,外聘工、临时工基本被排除在妇检范围之外,进城务工女性人员更是与妇检无缘。 ??怀孕七个月还在上夜班从女职工“四期”保护来看,国有企业尤其是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基本能够落实到位,但相当多集体企业和非公企业得不到很好的落实。有的女职工经期仍从事高空、低温、冷水作业和强度大的劳动。 在福州一家私营企业,记者看到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女工,她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一起从江西来福建打工,租住在工厂的附近,自己已经怀了7个月的身孕了,但还在上夜班,“如果不上班,就拿不到一分钱,生完孩子后几个月无法上班,为弥补那段时间的损失,现在不得不继续上班。” 据了解,目前一些私营企业女职工的“四期”保护工作参差不齐,甚至严重缺位。在福建省总工会女职工部的一项调查中,当问及“你所在单位女职工怀孕期间或哺乳期间,单位是否还让其加班加点”时,回答“会”和“有时会”的国有企业分别占1.5%和42.5%,两项相加为44%;集体企业分别占9.1%和47.3%,两项相加为56.4%;非公企业分别为7.2%和38%,两项相加为45.2%;其他人员分别为11%和39.7%,两项相加为50.7%。企业女职工“四期”保护不落实的情况均在半数以上或接近半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