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劳工资讯>>劳工状况

广州私企以裁员应对工资倍增计划

发布时间:2016-04-10来源:南方网  作者: 点击:107次

  广州从今年起,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前天,市长张广宁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这在“工资倍增计划”的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但是,面对物价飞涨、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如果要企业承担加薪的全部责任,难免吃力。这样,倍增计划到底能让多少人受惠?

  私企:一定要涨或裁员以对


  “企业生存都成为问题了,怎么涨工资?”昨日的采访中,不少广州私营企业老板诉苦:政府一直在提涨工资,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扶持企业,渡过此次生存危机。

  物价飞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广州比而特皮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先生坦言,去年到今年,这一系列不可控因素都对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产生影响,他的企业有1000多人,目前只是在进行内部调整,没有涨工资。“其他一些企业的生存都成问题,怎么涨工资?”

  他说,由于去年的企业订单一般都会持续到今年5-6月,所以7-9月才会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就他前几天他还遇到一个做包袋企业的老板在深圳亲自跑订单,该老板很是担忧:“8月份的订单还一个都没有,怎么活下去?”

  中山泰腾投资公司总经理梁先生说,东莞、中山不少企业已经破产,就在几个月前,他自己就遭遇公司一家对口加工的企业,突然倒闭,再也找不到企业老板,只能自己承担所有订单的损失。

  多位私企老总称,如果要求企业一味提工资,企业只有以减员应对,最后的结果是更多人员失业。和广东情况相仿的浙江早在今年初就出台了14条政策舒缓企业压力,“政府能否学习一下浙江,帮我们渡过难关?”

  政府:劳动者收入都要增加


  根据广东省计划,从2008年开始,全省职工工资每年递增14%以上,力争到2012年人均工资比2000年翻两番。在广州,从今年起,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到2012年左右,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然而,计划所提及的“职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指标,并没有包括目前收入水平较低、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工作的劳动者。

  不久前,广州市公布2007年度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是40187元,月均是3349元,很多打工一族称没感觉,甚至觉得数字虚高,也和这个统计口径有关。如果工资倍增计划没有把私企、个体户从业人员纳入考虑范围,谁来监管他们的工资增长呢?

  对此,广州市劳动保障局工资处处长韩志荣说:“不要钻统计上的牛角尖,我认为,无论是职工还是非职工,全广州劳动者的收入都要增加。”市长张广宁提出“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包括城镇居民、农村农民,有和单位产生劳动关系的和没有工作单位的,收入都应该倍增。

  市民:社保压力大不敢奢望


  “统计口径的问题,其实带来了不公,首当其冲的就是社保缴费。”不少企业表示。本月起,“职工”平均工资调整后,没有纳入统计范围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照样要按照职工平均工资计算缴费标准的上下限。也就是说,广州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保最少要以1472元/月(养老保险)和2009.4元/月(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假设缴费工资为实际工资额,公司要支付的社保费用和公积金费用占了总数的37.2%,其中养老18%、工伤0.8%、生育0.4%、失业2%、医疗8%、住房公积金8%.但是在该公司内部,还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的收入在1000-1500元/月,这样,公司就要为这部分员工支付将近工资数额50%的各类缴费。“如此一来,企业的负担已经很大了,加薪压力更大了。”他说,“总之,这个平均工资的增加,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工薪群体的变化状况。”

  市民李先生也向本报反映,企业为员工加工资奖金,会导致社保基数增高,企业因此不敢给员工加工资。

  面对政府的城乡收入倍增计划,从湖南来广州打工的陈小姐觉得这只是一厢情愿,作为基层员工,她感觉公司今年的生意很不好,“没有降薪已经很好了。”

  ■专家视角

  适度加薪 缓解通胀


  就工资倍增计划,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林江表示,工资应该和企业效益挂钩[企业效益并不取决于工人;工人也无法对企业的决策负责。因此,工人的工资只是自己的劳动的报酬,与企业效益没有什么关系——网友评论],如果强行提高工资,就会影响投资环境。针对部分企业加薪压力大的困境,他并不认同采用减免税收的形式改变企业经营状况,从而再为员工加工资。

  林江说,目前很难判断年增12%是否合理,“但是工资上涨是好办法,也是好事情。”林江说,首先,工资上涨,有利缓解通货膨胀,但是需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因为工资水平由“劳动力边际产出”(MPL)决定,企业提高工资幅度过大,可能会引发新一轮通胀。另一方面,工资上涨,证明劳动生产率提升,假如劳动生产率没有提升,强行提高工资,势必加重企业的负担,从而影响投资、经商环境,对整个企业的生存环境并非有益。“工资一上涨,就不可能降低。”

  在珠三角,集中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产业的转移让劳动密集型工厂遭受“大阵痛”,面临发展瓶颈,有网友提出了“减税增工资”。

  林江指出,国家根据《税法》等相关法规对企业收税,不容更改。“减税增工资”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政府向企业收取所得税、增值税等多种税,如果有升有降,不容易操作,不易全盘把握。

  林江建议,政府可以把征收的税款,向低收入人群进行财富转移。正如上月26日,东莞市对低保户、五保户等近4万市民发放了千元“红包”。



------分隔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