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职业健康>>职业病

空气中苯浓度与血象及体征的动态观察

发布时间:2016-06-02来源:《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7年23期 作者:孙玉芹 周世忠 点击:232次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涂胶流水作业工人的车间苯浓度测定,观察临床病症、血象的变化、血象与工龄的关系、与苯浓度的关系。


  为了研究空气苯系物(下同)与血象及体征的关系,我们从2004年1月~2006年12月对我省某厂涂胶工人生产车间的苯系物浓度与血象及体征进行了跟踪观察如下。 

  资料与方法


  观察对象:在木岗工作1年以内工人219例,其中女145例,男74例,经临床常规检查(血、尿、肝、肾检查)均无异常者。 
  观察方法:①涂胶车间面积为300m2,下排式机械排风,工人流水线作业。空气中苯浓度定点,定时测定。定点,在车间内分苯源区和非苯源区共设20个采样点,每月测定1次,取其均值。②工人体检项目:每年检查1次,建档。A.皮肤黏膜检查:有无瘙痒、发红、水肿、皮疹。B.神经系统检查:有无头痛、头昏、食欲不振、易激动、疲乏感、心悸。C. 出血症状:有无齿龈出血、黏膜和皮下出血。D.全血常规检查,采用BC-3000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象,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 果


  (1) 车间苯系物浓度测定:气相色谱法。 
  色谱条件:玻璃球填充柱。柱温90℃,检测室温度120℃,汽化室温度200℃,用100ml注射器采样,当天分析样品。 
  3年共采集样本720份,结果如下:超过国家标准者有518份,占总样本72%,浓度范围在1.0~118.5mg/m3之间,常年苯浓度均值为10.5mg/m3。见表1。 

  (2) 血象变化:血常规检查中以WBC变化最为明显,219例中有65例WBC总数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女24例,男10例WBC<3.5×10?9/L,嗜中性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亦有增多,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3) 临床体征变化:从事苯作业1年以上,219例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有24例,占总数11%,皮肤黏膜症状及齿龈出血者各5例,各占总数2.5%。从事苯作业2年以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有57例,占26%,皮肤黏膜症状者有41例,占19%,齿龈出血者有33例,占15%。从事苯作业3年以上,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者为76例,占35%,皮肤黏膜症状者有57例,占26%,齿龈出血者为46例,占21%,见表2。 

  (4) 各组比较:对照组观察常年苯浓度在1.0~10.5mg/m3范围,加权均值浓度为5.5mg/m3。选择工人的初检结果与跟踪观察3年后比较,结果显示接触工龄>3年者,血象变化明显高于工龄<1年者(X2=21.22,P<0.01)。而神经系统症状、皮肤黏膜症状也出现工龄长者明显高于工龄短者(X2=26.02,P<0.01,X2=4.69,P<0.05)。见表3。 


  讨 论


  空气中苯浓度与血象、工龄的关系:空气中苯浓度的变化与作业工人工龄及血象变化成正比关系,接触浓度越高,作业工人工龄越长,血象变化越显著。但发现工龄在3年以上者,血象与工龄的变化趋缓。有1例作业工作,在与他人同等的苯浓度环境中接苯时间1年,WBC明显降低,总数3.0×109/L,考虑其个体差异对苯的敏感性有关,已建议其调离。 
  如果条件许可,建议上述白细胞总数低于3.5×109/L的34例,最好暂予脱离苯作业并作追踪观察。 
  空气浓度、血象与体征的关系:过去认为,血象与体征及一些功能性检查结果之间有平行关系。通过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其理论适用于工龄低于3年者。但在较低浓度下,工龄大于3年者血象与体征是不呈平行关系。鉴于血象检查易产生技术误差,且白细胞的生理波动范围较大,故此次观察结果还待以后继续完善。 
  通过观察表明,车间空气苯浓度与季节有显著关系。在相同的排风条件下,冬季苯浓度明显高于夏季。所以应加强冬季的通风效果,减少对工作的危害,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本次观察以空气中苯系物浓度为基础,记录血象与体征的动态变化。因此,对空气苯浓度的测定必须准确和真实可靠。但后来我们发现在冬季,有时为了车间保暖,再加上苯系物具芳香气味,工人们往往认为危害不大,常常关闭或忘记开启排风设备,所以在冬季工人的作业环境中苯浓度比我们去时所监测到的浓度可能还要高一些。我们建议应加强苯作业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同时改革生产工艺和通风排毒,安装有充分效果的局部抽风排毒设备。作业工人应佩戴防毒口罩,定期健康检查,以减少苯系物对工人的身体损害,从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嘉榆.长期苯作业工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2007,25(4):224-226. 
  2 劳动卫生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6. 
  3 徐伯洪.作业场所空气和生物材料检测推荐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 职业中毒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5 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统计教研室.医学统计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分隔线----------------------------
回到顶部